哈罗大家好!非常非常荣幸您能来看这篇文章,今天就接着上次的内容,把剩下的六种投资工具介绍完毕。
先来回顾一下上次的谈到哪些:储蓄、银行理财、贵金属、股票、基金以及债券。对于每一种工具,都进行了一些极为粗浅的配制方法推荐。
而今天要聊的是这样几种工具:信托、P2P、外汇、房产、保险以及创业。
7、信托
一提到信托,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就好比给中老年人推荐保健品一样,十有八九是骗子。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信托的安全性实际上是非常强的,因为信托计划通过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连带责任担保、股权控制、优先次级结构化等多重风控措施来保证资金安全,计划经银监会审核批准后才能发行。
也就是说,信托不但有风控措施,还要通过银监会审核。你说这安全不安全?至少比什么P2P安全点吧?
然后信托的年化收益也比较不错,一般都在8%-10%左右,算算的话7-9年可以翻番。
除此之外,信托有个特点,信托是由三方构成的,分别是委托方、受托方以及受益方。这三方的角色通过名字就能看出来,老沐也就不再啰嗦了。正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三方的产品,所以如果没记错的话,国外有很多人都通过信托来给子女或亲人提供收入保障。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国外的遗产税很贵。
那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在中国不是非常流行呢?老沐看来,有三点原因,一是国人对于信托产品并不是非常了解,往往认为这是一种骗局;二是好的信托是要靠抢的,我们的国情决定了肯定是僧多粥少;第三嘛,就算信托不用抢,但由于门槛比较高(几十万算最少的了吧),也导致了很多人无法购买。
这样解释还算清晰吗?哈哈,建议资产量较大的人可以考虑,不过一般这类人群投资理财经验都比较丰富,所以仅供参考。
8、P2P
P2P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在前几年风靡一时,收益高得吓死人。然而随着15年底很多P2P的跑路,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外加这两年收益不再维持当初的高位,所以略微有些冷清。
之所以要把P2P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叙述,是因为在投资前老沐觉得非常有必要提示一下,P2P是有风险的,有风险的,有风险的!如果是进入证券市场,只要不是大杠杆,一般来说总会留点本钱下来,我国A股市场在这点上尤其宽容一些,几乎没有退市。然而,有一段时间,P2P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退市”的闹剧,伴随着老板跑路,投资者们的辛苦耕耘瞬间灰飞烟灭。
以上可能有些过分夸大了P2P的风险,但老沐一直认为,投资的第一要义是最大程度上保证本金不失,所以关注风险尤其重要。
那么P2P到底可不可以买呢?其实还是可以的嘛,不然也不会把它列为常用工具之一了。只不过在投资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台是否可靠?
2、是否有抵押、担保?
3、是否有一些违背常识的情况?
举例来说,在收益、担保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投陆金所的P2P产品还是老沐搞出来的P2P产品?傻子才选后一个呢(当然现在也没得选),陆金所背后还有中国平安,商誉杠杠的,而对比下来老沐就是个渣,谁把钱托给我简直就是缺心眼。
抵押和担保也是很重要的。所谓P2P,就是person-to-person,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借钱给个人,只不过多了个中间方。当你把钱借给朋友的时候,他的抵押品是信誉;但当你把钱借给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信誉可就不值钱了,对方怎么也得弄一点资产来抵押吧,车子房子什么的,不然跑路了怎么办?如果很多债务人跑路了,平台也撑不下去一起跑路了怎么办?至于担保,在这里指的是平台会划出一块资金池用于赔付,万一债务人跑路了,平台一般还是会先给债权人把钱垫上的。这时候就展现平台硬实力了,资金池里有500万和5个亿的区别可不是一点两点。
最后就是要看一下有没有什么不符合常理的情况,比如特别高的收益。2015年最疯狂的时候,18%的年化收益到处可见,老沐当时就说,如果这个收益能够持续下去绝对有益于社会公共安全,因为没人愿意抢银行了。那多少的收益比较合理呢?其实并没有一个定数,只是需要记得,遇到高收益的,尤其10%以上的,多留点心眼总是不会错的。
配置方面建议希望财富较快增长的朋友们低配。
9、外汇
看到外汇两个字,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在懊悔去年没有多换点美金,其实老沐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假设美元/人民币从6.6涨到7,那也不过6%的涨幅,甚至有银行理财的收益能够达到这个数,那干嘛要急着换美元呢?
外汇这工具,一般人很少用到,老沐也就只在两种场景用到过,一是当初做外汇期货,二是出国前准备一些。当然了,如果孩子准备出国留学,也需要留心一些。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配个5%老沐都可能嫌高。
10、房产
房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像老沐身处的上海。无数人辛苦工作一辈子,为的就是能够有一套房,这是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却也是必须接受的现实。
房在过去十几年间可谓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工具。十几年前,在上房只要几千块钱一平,现在已经十倍不止。然而,正如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陪伴,也同样没有一直上涨的房价。原因很简单,当一类资产的价格超过其本身价值太多时,就会有很多人倾向于换其他低估的资产,而目前,房价不低了。
下面来分享几条个人观点,也许过上几年就会被打脸,但老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依据自己的判断,哪怕从一开始就错了,也可以通过快速迭代来不断纠正方向,最怕的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三天换一个想法,却始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1、如果是刚需,随时可以买。房子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只是一个晚上睡觉的地方,它有着其他很多意义,比如家庭比如婚姻比如落叶归根。在我们的文化观里,没有房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无法改变在乎的人的观念,那么,想办法赚钱吧。至于买什么样的,量力而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用在意今后是否会贬值,因为自住房不是用来增值的,早买早享受,青春可是奔流一去不复返。
2、如果是投资,建议暂时打住。房产升值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虽然以后大概率还会再涨(没说立马涨,也许十年后),但收益不会那么可观了。假设10年翻倍,那么年化只有7%多一点,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投资方向了吗?
对于房价走势的判断老沐并不在行,只有几个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会在给房子估值时提供一些帮助:租售比、收入、空置率、(规划)人口数、税率改革以及类似经济体的房价。
11、保险
老沐知道,在很多国人眼中,买了保险用不到就是浪费,而只要自己足够“谨慎”就没有问题,所以压根不用浪费这点钱。
然而,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出事之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足够幸运,这些事绝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有当真正挨了“刀子”,才追悔莫及,当初就是买一份保险也是好的啊。
因此,保险是非常必要的。
在挑选保险之前,先要明确一个理念:优先考虑的,并不是看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大小,而是发生后会损失多少。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所有人都会尽力去避免意外的发生,所以没有办法去判定哪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能做的只是假设某种风险确实发生了,事前怎样配置可以尽可能多地弥补损失。
基于这个道理,不推荐任何看上去像定期理财一样的保险,因为它实际上就是理财,这部分收益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工具实现,跟保险其实没什么关系。
在此简单介绍四种常用保险:寿险、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和医疗险。
寿险:即人寿保险。购买这类保险的主要目的是防范身亡的情况,这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尤其重要,一旦发生什么意外,至少可以留下一笔财产,至少能够帮助短期过渡。
意外险:意外险相比寿险少了疾病身亡,但是涵盖了意外造成的残疾。意外险的目的和寿险是一样的,防范意外用,差异在于防范的风险较寿险小(毕竟人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意外的话还有可能东山再起)。
重大疾病险:随着环境恶化以及人们体质降低,重大疾病产生的概率越来越大,很多原来的小康家庭,就是因为家庭成员得了某种疾病最终导致一贫如洗。注意锻炼身体也早些买个保险吧,这样对家人也是一种交代。
医疗险:很多人说,我有医保了啊,为什么还要花钱买这个?因为全民医保覆盖的范围非常小。全民医保如果对于感冒发烧,那么是够用的,可一旦需要住院开刀,甚至只是吃点进口药,那么就必须依靠商业医疗保险了。要知道,自从09年医保改革以来,已经7年多没有调整医保药品目录了,也就是说,近7年上市的药物几乎都不在医保范围内!
至于这几种保险一共买多少,一般是年收入的10%以内,至于怎么买,买哪些好,老沐非行家,不做推荐了。
12、创业
非常特殊的一个品类,只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想要创造大的价值,那么就去创业吧。如果没有能力,那么就和创业的人呆在一起吧。投资的不一定仅限于金钱,还有时间、精力……
好了,十二种工具介绍完了,内容有点多,写得也有点乱,非常感谢您看到这里,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