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类比,如果把人的意识比作冰山的话,那显意识仅仅只占冰山水面上露头的一点,而冰山水下大部分都是潜意识。
在平时,我们的潜意识无时无刻不接受信息——或是别人的对话、表情、动作,或是新闻、道听途说的消息,或是正在经历的事情等等。而这些信息其实大部分都在不知觉中,被加载进我们的潜意识中。一些问题排着队等待解决,一些信息元素排队等待关联并被加以利用。
我们庞大的潜意识就如一座巨大的宝库。
可能我们平时并没有意识到发挥出它的作用。仅仅只是简单地顺从其自然而已。假如有一天,突然顿悟到某件事情的解决方法,或许它很久以前就存在,只是一直在潜意识中排队,等待着解决的时机。而现实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竟然发现它自动解决了。那么在这段时间中,这个问题在潜意识中,其实并不仅仅是在排队,它仍然占用了一部分大脑资源,在用一种你无法察觉到方式缓慢处理问题。这感觉就像电脑的后台程序一样——它不影响你正在进行的大部分操作,且仍然占用部分资源处理问题。
有时候人脑真的和电脑很像。不,正确的说,电脑正越来越趋向于人脑,而且更加高效。
所以,有时候是不是可以借鉴一部分电脑的高效处理方式,来运用在人脑之中。
瑜伽中有一种冥想,是通过集中注意力配合手,发声,内心默念等一系列动作,达成全身心放松的感觉。如果在这里类比电脑的话,就像是将电脑中内存清理下缓存,将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包括后台默默运行的)都关闭,然后整个电脑就会轻松很多,不再费电,也没高速运转,更没发热了,难得赢来了片刻安宁。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再安排一个任务过来,相信就很容易被快速执行,因为这个时候可是集中了所有的闲置资源在运作。或许,我想我知道我们平时为什么会发呆,疏忽,开小差,压力大的情况了。因为那时肯定是多程序同时运作,已经占用几乎所有的大脑资源,很难再接收处理新的信息。这个时候,借鉴电脑的话,或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1.关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这个有一定难度,需要技巧,通过冥想打坐,或者其他放松的方式来达到关闭的效果。
2.关闭接收信息的功能,或是暂停一段时间。让大脑资源先将目前处理的问题快速完结掉,否则在高负荷运作的同时,眼睛/耳朵/鼻子/感官仍然会接收并处理到新的信息。
3.暂停一下,对目前所有任务排列优先级,然后分段处理。以保证同一时刻大脑资源不会超负荷运转。
有些话,如果不说出来,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有些话,如果不说出来,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一但说出来,那就是解放了潜在的想法,被显意识注意到,并且还能发现其中的隐患/隐藏的价值。而经常所说的暴露问题,其实也就是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