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止楚攻宋
墨子姓墨名翟(dí),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关于他的学说,后面学习时再说。这里讲他反对战争,阻止楚王攻打宋国的故事。
前面讲过鲁班,也就是公输般,他会造各种兵器。为楚王制造了一种攻城的兵器,叫云梯,梯子固定在车子上,能够推到城墙下面。士兵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攻城就比较容易了。楚王决定用它来攻打宋国。
墨子在齐国听说楚王准备攻打宋国,一面派学生到宋国,帮助他们做好防御的准备,一面决定亲自到楚国,去劝说楚王停止攻宋。
墨子到了楚国,见到公输般,公输般问墨子:先生光临,有什么见教吗?墨子说:在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把他杀掉。我可以付一千两金子作为酬谢。公输般气愤地说:我是坚持正义的人,决不肯为了钱而随便杀人。墨子说:既然是这样,请您解释一下,宋国何罪之有?如果您是坚持的正义是杀多不杀少,那又值多少钱呢?公输般哑口无言。说楚国已决定了。墨子说能不能引我去见楚王呢?公输般答应了,陪着墨子一起去见楚王。
墨子形象地比喻了楚国攻打宋国,好比一个宝贵之人,偷一个穷人的食物,衣服等,被人耻笑。提出就是用云梯攻打宋国也不能取胜。并和公输般当场进行了比试。公输般用小木条,小木块代替云梯、撞车、飞石等,当作攻城的武器;墨子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在地上围成城墙的形状,拿些筷子什么的当作守城的器械。结果墨子一次次击退了公输的进攻,公输般进攻的办法用完了,也没取胜。
公输般恼怒,墨子指明了公输般即便把墨子杀死了,墨子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也会用他设计的防御器械,在宋国城楼上等着楚兵去送死。楚王听了泄气,决定不再攻打宋国了。
墨子制止的是一场不义战争。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连绵不断的战争是社会激烈动荡的表现,最终结果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确立了封建统治,中国由分裂走向全国统一,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当时的战争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2.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姓屈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贵族,同楚王是本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年轻时任楚国左徒(楚国一种官名),深得楚怀王的信任。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战国七雄中,以秦国最大。秦国依靠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一心想吞并六国。楚国尽管疆域广大,军队最多,可是由于政治腐败正走向衰落。屈原主张在国内积极改革,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减轻人民的负担,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在国外联合齐、魏、赵等国共同抗秦。这些主张受到人民的拥护,却遭到那些腐败守旧的贵族的坚决反对。
楚怀王听信靳尚等人的馋言,疏远屈原。屈原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实现,却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一天天衰败下去,内心悲愤不已。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倾泻到诗句中,写出了有名的长诗《离骚》。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屈原强烈的正义感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艺术上有辉煌的成就,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柆。
屈原有一颗爱国心,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楚怀王不听屈原劝告,被软禁在秦国一年多,气恼成疾,死在秦国。屈原悲愤交加,既对楚怀王昏庸无能,被囚而死感到悲痛,又对秦王奸诈凶狠、背信弃义感到愤慨。他把这种感悟抒发出来,写了《招魂》一诗。
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时,楚国立太子横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楚顷襄王也是昏庸无能的君王。屈原看朝廷腐败,国家命运越来越危急,不由得忧心如焚。接连写奏章,劝顷襄王改弦易辙,起用贤人,斥退奸臣,革新内政,抓紧练兵,以图报仇雪耻。顷襄王不但听信子兰、靳尚等奸臣诬陷屈原的坏话,还撤掉了屈原三闾大夫的官职,流放到长江以南的楚国的边疆地方去,就是现今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一带。
多年的流放,精神上,生活上的折磨,屈原头发由黑变白,身体由强变弱。顔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动迟缓。但是,他的爱国热忱还是那样强烈,追求真理的意志仍旧是那样坚强。他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决心保持他那高尚品格。
在流放中,屈原同人民群众同欢乐,共患难,思想感悟发生了深刻变化,写出很多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九歌》、《九章》等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顷襄王逃到陈城,屈原知道楚国快要灭亡了,伤心地大哭起来。他不愿看到楚国灭亡,老百姓的受秦国的残害和欺压,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抱着块大石头,投进了汨罗江中(湘江支流)自杀了。这年他六十二岁。
当地老百姓听到这个噩耗,都很悲痛,争先恐后地来打捞屈原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忌屈原;还有人怕江里的蛟龙抢吃这种食物,又在苇叶外边系上彩线,吓唬蛟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这种悼念活动流传了下来,渐渐形成一种风俗。赶到现在,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赛龙舟,家家包粽子,用彩线缠个粽子形状的物件挂在女孩脖子上辟邪。据说,这些活动都跟屈原有关。
3.胡服骑射
战国中期,在赵国出现了一件震惊中原的新鲜事:朝廷上下,从国君到大臣,从将帅到士兵,一律脱掉原来穿的大袖宽袍,改穿起胡人(指当时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窄袖短衣,还学着胡人,打仗不用战车,改成骑马射箭。
原来,赵国从赵襄子建国后,一度是个强国,后来渐渐衰落下来。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赵武灵王是个有志气的人,决心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
一日,武灵王率群臣巡视西北一带边疆。走上黄华山顶,看见滔滔黄河从山下流过,周围群山起伏,气象万千。武灵王看到这壮丽山河,回顾国家衰弱的现状,不由叹气。身边大臣肥义和楼缓问君为何叹气?灵王说:你们看咱们赵国北边是燕国、胡人,西边是楼烦、秦国,东边是齐国、中山,处在强敌包围当中,咱们怎样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呢?武灵王又说:我看得向胡人学习,改穿胡服,骑马射箭。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受到旧的保守思想的阻挠,武灵王坚持在全国推广胡服,国人穿上后感到确实干净利落,表示拥护。武灵王命士兵学习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驰骋疆场。不出一年,一支精锐的轻骑部队训练出来了。
武灵王发动讨伐中山国的战争,用了四五年工夫,占领中山国大部分领土。赵国从此国威大振。周赧王十八年(公元前297年),灭了楼烦,又过两年,联合齐燕两国灭了中山国。这个时候,在原来的“三晋”中,赵国算是最强的了。
赵武灵王不拘泥于旧的习俗,敢于摒弃偏见,向兄弟民族学习,在历史上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陪伴营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