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的那一周,呵呵,不能说那一天,因为工作的缘故,因为孩子上寄宿学校的缘故,并不是在那一天给自己过的生日,而是选择了周末。我盛装出席,我为自己准备了鲜花,挑选了蛋糕,购买了贺卡,我不奢望在平淡中已日渐沉默的老公带来惊喜,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快乐建立在别人身上,带来的多半是失望与痛苦。我已用过去多年的实践一再印证。
人到四十,仿佛一切重生,我不曾有过痛苦的失去感,反而前所未有的淡定和幸福。仿佛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意义终于得以窥得一二。“四十不惑”,古人如此的智慧通达,直到今天,仍然是多么的适用。
儿时有过快乐,但身处农村终究摆脱不了贫穷的阴影,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自卑与懦弱终究伴随着幼小彷徨的我,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少年才摆脱那种无力感和不安全感。艰难的考进大学后,有过最初的激动与狂喜,但无法掩盖大学生活中父母捉襟见肘的收入带来的无助与自卑;无法掩盖为挣学费长期课外打工的辛酸苦辣;无法忘记母亲独自在异乡打工无法回家团圆的落寞孤寂。
青春呢,除了青涩、迷茫,我似乎是个另类,我从不怀念青春,这个词甚至都陌生。这不是矫情,就是客观感受。青春应该是激情与梦想,是美丽与活力。可我不曾感受到太多青春的气息,记忆中是晕车两小时上高中,是简陋的学校、极差的伙食、湿漉漉的寝室伴随着不稳定的成绩和脆弱的瘦小身躯苦苦学习,期待摆脱农村,走进城市。记忆中的是大学生活费不足,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穿着最土气的衣服,上着因听力不好而无比煎熬的英语;当然,我依然感念大学,使得我由一个无知胆小的人缓慢成长为了可以走向社会的人,我没有学好专业,但我喜欢大学的图书馆,正是大量的自由阅读,弥补我曾经的单薄,成熟我的心智,给我一点点微弱的自信,也培养了我的三观。在大学毕业最后的晚餐上,同学彼此抱头痛哭,我默然无语,一滴眼泪也不曾留下。这大约也是淡然处之的性情所决定。所以我没有感受到青春吗。
刚工作时,刚结婚时,我不断经历了磨合期,通过大量阅读自己喜欢的心理学知识,阅读喜欢的文字,我近四十了才终于感到完全接纳了现在的自己。她变得从容淡定,心灵豁达,决定了的事情立即去做,不再沉迷于幻想,不再希冀中失望,而是在行动中前行,不再焦虑和患得患失,不再把自己的快乐押在别人身上,全然顺应内心做自己,她缓慢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与安宁,她在39岁那一年突破自己,学会了游泳。
所以,我说,四十不惑,人生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