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下午,河南省特级教师杨卫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微记录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讲座。她通过八个问题系统阐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微记录”,从一个普通的中专生成长为全国著名班主任和优秀语文教师的。全场停下来,我感觉收获很大。同时也感慨,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坚持学习、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微记录就是微小的记录,用极简的方式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这种正向的习惯能给我们提供持久的动力,促使我们产生积极的行为。
通过定期整理,梳理自己的思维,把好的做法加以总结,把美好的时光储存起来,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虽多,但解决方法更多;烦恼不少,但快乐也处处都在。长期坚持,自己的智慧倍增,幸福指数也会蹭蹭上窜,像杨老师那样,笑着做教师。
人都是在问题中成长,老师也会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中获得成长。
帮学生纠错十不原则:
1.不就事论人。
就事论事是我们的共识,但能做到却很难。当孩子又一次迟到,“不守时不讲信用”的评价往往脱口而出。这时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驳斥“我不是这样的人”,并举出很多自己“守时守信”的例子来佐证。迟到的事反而会被忽略,其实此时的重点应该是了解孩子经常迟到的原因,并给与方法指导。
2.不空讲道理。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或者想方法。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懂而是做不到,成年人也是如此。
3.不得过且过。
勿以恶小而为之,原则问题绝不姑息,才能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祸患。
4.不虎头蛇尾。
做事有始有终,有方法有评价有追踪,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5.不驱赶外推。
谁发现谁解决,相信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
6.不联合施压。
和家长联合的目的,是从多个角度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施压只能引起叛逆和反抗。
7.不重翻旧账。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翻旧账只能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明知有错就是不愿意改。
8.不焦虑失态。
冷静出智慧,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努力保持自己的心境平和,才能帮孩子纠正错误。
9.不虚高期待。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帮学生纠错也是如此,要求不要过多,目标不要过高,让孩子稍微努力就能做到,一点一点的进步更符合人性,并且要做好孩子会反复的心理准备。
10.不软硬暴力。
非暴力沟通才能达成所愿。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硬暴力要绝对禁止,讽刺、挖苦、责骂、训斥等软暴力也往往事与愿违。
了解了禁区,再看看应该怎样做:
1.限时纠错法。
2.自言析错法。
3.才华展示法。
4.承担责任法。
5.将功抵过法。
6.帮助老师法。
7.及时肯定法。
8.以静制动法。
9.幽默调侃法。
10.任务分解法。
芝麻那么小的好事儿也值得去做。
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说“不要用一个方法教育50个孩子,可以用50个方法教育一个孩子”。
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老师,才能给孩子温暖的童年,也给自己的教师生活涂上幸福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