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晚L老师关于目光恐惧和抑郁两场案例的督导,有不少的感悟和收获,现分享如下:
第一场
一、你希望通过督导在哪些地方有些不一样?感到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
二、长程咨询如何进行?第一次订了个大主题,以后每次询问这段有什么变化?想聊什么?
三、隐喻
这么多菜,先拾菜篮子里,再问你最爱吃哪个菜?
从黑袋子往外拿菜,各种菜都有!你看先炒哪个菜?
四、所以,下次可能怎么做?你有没有新的想聊的,还是之前那个话题?
五、你们都深爱着对方?孩子怎么看?周围人怎么看?你怎么看咨询师说的这句话?孩子怎么看?不断确认来访者的感觉、知觉、感受,然后去澄清!孩子对你这种爱的反应?
六、有可能的话,你希望有什么变化?以前有什么尝试?哪些相对有效?周围人怎么说?怎么看?(慢慢聊的过程,记忆能够慢慢复苏,也能想到一些例外!)你表达的爱与孩子接收到的有什么不同?怎么做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七、来访者说到哪,你感受到哪?我们是问话者,也是感受者!感受他说的,同频!而不是想怎么问!!
第二场
八、风险告知书!这种感受可能是在帮你!我们是陪他体验抑郁,而不是进入他抑郁的世界!
九、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当时兜不住?这不是你的事?你怎么知道?这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我在想,有足够的咨询量感觉是不是会有变化?我在想,你不再担心效果的话会怎么样?越想效果、担心,越帮不到对方?医不自医!今天咨询,也是这样,越想效果,越不容易出效果?
放下期待!该好奇好奇,去试试碰碰!
即保护自己,放下期待!
十、反思感悟
家庭序位颠倒,父母逐步找回主动权?被动无为,延迟满足,减少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