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交错练习可以提升表现水平,实现技能迁移。
为完成一个动作,我们需要对分解动作进行调取和排序。
通过长时间练习,分解动作可被组合为一个模块。
交错是一种练习技巧:通过对模块进行混搭,防止其意外地自行组合,并使其更容易被调取。
应用
1.先教会,再交错。
在技巧随时间逐渐自动化时,慢慢引入交错练习的效果是最好的。
2.积极演练,追踪进步。
3.只有在实战不可预测时才进行交错练习。
目的是提高技能的调取和应用时,可对任何模块进行交错练习。
目的是提高技能的迁移能力时,要对相似模块进行交错练习。
4.在技能内部刻意练习,在技能之间交错练习。
大脑训练游戏不会提升记忆力和智力,只会让你更擅长大脑训练游戏本身。
5.打破意外模块需要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你现在能够阅读和理解这段文字的原因是,你具有一个能精确预测词语顺序、意识流向和命题结构的心理模型。
每次预测正确后,相关的心理模型就会得到巩固。然而,有时心理模型会变得过于强大。这种时候,我们会冒更相信自己的预测而非现实世界的风险。
但我们将错误解读为对个人的威胁时,不仅会忽视这个错误,还会在未来避免引发同样错误的情况。
这个观点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想改变他人,尤其是教育子女、下属,我们用的多半是批评等让他人感觉到威胁的方式,希望引起他人惊醒,不要重蹈覆辙。按照这个讲法,当别人感觉到威胁时,恰恰是最不能带来改变的时候。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改变,应该打破他的预期,引起他的注意,再教给他新的知识或者技能,这时候才能产生学习。
这个观点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想改变他人,尤其是教育子女、下属,我们用的多半是批评等让他人感觉到威胁的方式,希望引起他人惊醒,不要重蹈覆辙。按照这个讲法,当别人感觉到威胁时,恰恰是最不能带来改变的时候。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改变,应该打破他的预期,引起他的注意,再教给他新的知识或者技能,这时候才能产生学习。
前文提到的错误,其基础是基于个人的(已知、主观)。它不是常规意义上与“正确”相对应的,它的本质含义更接近“不同”。同时,“错误警报”、或者说“差异警报”的触发条件,是意识到某种“错误”、“不同”的实际感受(可能存在错觉)。
可人一般不能清晰的判断到自己的认识在客观上是否是正确(错误警报不论正确与否,只识别差异)的,所以,某些警报(差异提示)可能在出现时,就被我们自大的认定为不存在,进而消除警报。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正在做的某些事情来说,这些差异的提示,是无关紧要、甚至是干扰性的。则这种警报也会被刻意的消除,专注就是这么做的。
作者用“威胁”来形容,是有些言重了的(抑或者是翻译的不完全性?),用“干扰”这一相对中性的词语来描述,或许更合适。事情有优先级,总是重要的更有“话语权”,认识等也是如此(神经突触的形成、变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至于人会不会“死不认错”呢?回答这一点的,就是差异警报不会完全被主观的行为控制的这么一个规律。如果始终存在问题,警报还会重新出现——大脑需要一个判断的时间,或是调取记忆,或是手机信息。
还有一些故意把错误说成正确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听众本身的认知局限;二,说话的人为了某种目的故意说的,欺骗、迷惑他人,或者人为的提示、启发他人等。
此处仿佛是在说“知错不改”的错误观点,实际上,从作者的各种描述来看,知错不改基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不知道、没意识到,二是刻意那么做,实际的认知能认识到那是错误的。
此处的威胁,一般是威胁自己的生存的某种认识,而不是真正的遇到了危险。例如,人类的文化教育,让我们懂得了一些道德,有了怜悯、公平等的观念。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要不要以其它生物为食物?别看僧侣对肉食是拒绝的,但对同样有生命的植物却不是如此。为何?只因为那些过分怜悯的认识威胁到了我们的根本生存,我们强烈的生存本能会让我们关闭对这些信息的学习。认识比较深刻的,就能认识到,所谓的道德是存在的,同时,弱肉强食也是存在的,取决于条件如何(如果人不会饿,或不以其它构成了生命的事物为食等)。
推广开来,就能懂得人为什么会自大、自用了,一旦对自己不利,就会想方设法掩饰或以别的什么方式去维持原状,甚至会做到自欺欺人的地步。
打破自己认知的某些事情,因为应激(反应过大),而不得不在脑内进行对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本质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为了保护大脑,所以会自发的有相应的屏蔽本能,毕竟不能把所有信息、噪音都存进脑袋。
同样的,这一自保机制,也可能存在不合理运用的情况。例如自大;或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外界变化都是错误、干扰。
总的来说,至少要让我们的大脑“承认”自己脑内的某种信息是“错误”的,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的可能。而这一行为,一般发生在我们并不十分关注的地方(即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如生存等)。换句话说,这种做法的的本质是∶不会向着被大脑认定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事物学习。一旦违背生存的实质,本能会趋势我们排斥、屏蔽这一想法——如果没有刻入到基因的求生想法,人类、生物不可能存在这么久。
这里的违和感,是人类的思维与客观本能的冲突的体现。意识取决于客观存在。求生本能真的可能是人自身的想法么?我觉得不太像,各种生物都有只要物质允许就能无限发展的趋向,与其说它是求生本能,不如说它是客观规律在生物体内的烙印。只是,这一烙印,对思维、意识的形成、发展,也或许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也不得不部分的接受这一烙印的事实。
很多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会将错误警报解读为对自我的直接威胁。他们很快就学会了避免失败,并只会被符合当前心理模式并能保证他们继续成功的事物吸引。
很多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会将错误警报解读为对自我的直接威胁。他们很快就学会了避免失败,并只会被符合当前心理模式并能保证他们继续成功的事物吸引。
不幸的是,当我们置身于已经了解的事物中时,成长会受到抑制,创新会停滞。换句话说,为了避免触发错误警报,很多聪明的学生自我设限,进行自我保护,而这阻碍了他们成长。
分类让我们更容易识别出错误的形式和原因,帮助我们不局限于错误本身,而去挖掘错误的原因。
第四阶段是自主。当我们在特定领域发展专业技能时,犯的错误会逐渐从已知转向未知。这些错误发生在领域前沿,是从前没有人犯过的,意味着我们需要创造性的飞跃。当未知的错误发生时,没有太多的指导和支持可供参考,你只能做好自己研究、探索的准备。出于这个原因,师长离开而让学生独立分析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思想、概念和知识只有通过自我诊断、自我分类和自我干预才能出现。
如果错误警报表明我们的知识或理解与现实存在差距,那么好奇心则表明这个差距是可以(以及必须)被补齐的。
本章小结
接受错误可以提升学习、记忆和预测能力。
大脑创建了心理模型并利用它们来预测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错误警报表明心理模型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偏差。
我们要么接受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要么避免(并忽视)错误。
错误分析包括意识、分类、纠正和自主4个阶段。
应用
1.发展注重错误的文化。
旧心理模型不会消失,只会扩展。
2.利用错误观念促进学习。
矫枉过正表明人们更容易纠正那些自己原本对答案格外有信心而认为不会错的错误。
3.在你的领域内明确错误类别。
4.利用触发错误警报的快捷方式——反馈。
如同GPS设备一样,有效的反馈需要帮助他人认识到他们要去哪里(目标),怎么去(差距)和接下来往哪走(下一步)。
表扬可以增强信心和动力。
5.刻意进行错误分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