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引起很多内心的波动和反思。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开始,作者就直接告诉读者,少女莉迪亚死了。在他的家人全然不知的时候,永远地沉睡在湖底。然后,通过顺叙和插叙的写作手法,述说莉迪亚和她的父母两代人的经历、选择和迷失。以两条故事主线,讲述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以及通过死亡的悲痛带来的对自我、对生活、对生命的反思,在失去的黑暗中重新找回希望。正如书中封面说的那句“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小说里,少女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李是中国人,母亲玛丽琳是美国人。这样的婚姻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非常少见且不被看好的,他们一家人显得格格不入。如果,父母亲二人同心,充分沟通,直面差异,坚定地守护这份与众不同的感情,那么这份不同反而会成为两代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可惜,詹姆斯和玛丽琳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詹姆斯努力想融入美国的大环境,从小到大被排斥、自卑、孤僻的经历让他害怕与众不同,并且他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这个事实。而玛丽琳正好相反,她想成为一名医生,而在当时医生几乎都是男的。但玛丽琳从不害怕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一心选择自己想要的学科,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直到她爱上自己的教师詹姆斯,并且决定和他结婚。
玛丽琳的母亲并不同意女儿和詹姆斯结婚,她觉得这样的结合会导致将来他们的孩子到哪里都不合群。最后玛丽琳坚持嫁给了詹姆斯,生了两个孩子,开始家庭主妇的生活,放弃成为一名医生,和母亲老死不相往来。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个夏天,玛丽琳在收拾母亲遗物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一直以来的强烈渴望:成为一名医生,绝对不要像母亲一样围着烹饪打转。而她惊恐地发现,自己正沦陷在家庭主妇的生活里。于是她决定离开家庭,重新学习。
但是,玛丽琳的离开没有和家人商量和交代,她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丈夫和两个孩子,一声不响地、毫无预兆地离开。丈夫詹姆斯、儿子内斯、女儿莉迪亚不明白生活为什么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只能报警寻找,只能等待玛丽琳自己回来。而与此同时,玛丽琳一边忍受着对家人思念的煎熬,一边独自在出租屋里拼命学习想要实现自己成为医生的梦想。直到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最后,在离家九个星期后,她回家了。
玛丽琳的这次失踪和回归,对这个家庭的每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丈夫詹姆斯没有问玛丽琳离家的原因,他认为一切终于恢复正常,正如他从不愿意面对自己作为中国人在美国的与众不同一样,他恐惧但是选择逃避;儿子内斯通过对航空的热爱转移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他恐惧但是想着长大读书离开家庭;女儿莉迪亚暗自许愿只要母亲回来她会满足母亲所有的期待,她恐惧会再次失去父母亲;而玛丽琳则将自己想成为医生的愿望转移到女儿莉迪亚身上,决定倾尽余生指引她,她恐惧莉迪亚过上一辈子平淡麻木的生活。
生活的齿轮继续向前滚动,大家对于这次失踪闭口不提,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特别是莉迪亚,为了遵守“只要母亲回来,我就会满足她所有期待”的诺言,她孤独而顺从地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承受巨大的压力却一直努力伪装自己很快乐。从那个夏天开始,她就非常恐惧,害怕失去家人。直到最大的恐惧出现了:家里唯一理解她的哥哥内斯即将离开家里上大学。莉迪亚没办法独自一人面对这种恐惧,内斯是唯一理解家里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但是,他要离开了。莉迪亚无法独自一人遵守承诺。最后,她想回到错误开始的地方,想重新许下承诺,想重新开始。于是,她登上小船,来到湖中央,走进水中。也许她认为,这样做,她基于恐惧的那个承诺就可以结束,以往那个不快乐的自己也可以结束,生命会重新开始。在另一个地方,从头开始。
莉迪亚的死亡,让家里的每个人非常痛苦,也逼得詹姆斯和玛丽琳不得不直视自己内心深处一直逃避的问题:平静的生活之下,各自内心的煎熬和逃避。看似幸福的家庭,实则脆弱得如同悬崖上的小树摇摇欲坠。因为没有人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大家都在为了这种脆弱的平衡而默默承受。莉迪亚的死亡,让这种岌岌可危的平衡彻底打破。所有的挣扎、迷茫、恐惧都爆发出来,只能面对,无法逃避。
“还不算太晚。”最后,在错了那么多之后,他们原谅了对方,也原谅了自己。他们终于明白,没有别的去处,只能向前。
看完这本小说正好是下午,在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包括正在码字的当下,我仍然会受到书中人物心理变化的影响。而在平静之后,我想我从书中领悟到一些道理。
自己的愿望要自己实现,不要付诸在别人身上,特别是子女身上。这个梦想实现不了,换个梦想就可以了。人生有那么多可能性,无须用一个梦想束缚了自己的人生。书中的玛丽琳想成为一名医生,即使发现自己怀孕了,也可以生完第三个小孩之后继续读书,但是不要把自己无法成为医生的遗憾变成希望女儿成为医生的心愿,这是以爱之名的绑架。而且,即使最终成为不了医生,也不要把自己人生的可能局限在“要不成为医生实现梦想,要不放弃梦想成为家庭主妇”的困境中,人生除了成为医生、成为家庭主妇,还有很多可能,不要作茧自缚。走出去,勇敢开始尝试,过程就是收获。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需要充分沟通才能给彼此正能量。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子女之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彼此都不可能时时同步、事事同心,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为此,所有的良好关系都需要通过充分沟通,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调整心态,彼此理解。确实没办法认同,也要表达出来,直面差异,不要逃避。因为逃避差异只会累积负能量,最后像滚雪球一样,小矛盾滚成大矛盾,直到爆发,彼此都会只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还不算太晚,一切都来得及。美国的摩西奶奶到七八十岁才开始拿起画笔,最后还举办了画展。她在《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书中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内心的迷茫而忧虑,慢慢来,只要你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太晚。”老年人剩下的时间比我们少得多,步入老年的摩西奶奶都对生活的可能性保持如此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生活迷茫得找不到出口呢?我们可以承认自己害怕失败不够强大,但是不要用“现在开始来不及”的借口逃避付出和努力。
人生实苦,但请务必相信,没有白白吃过的苦,没有白白走过的路。每一点一滴,都算数。所有的经历,都是生命的安排让我们积累能量,得以磨练灵魂、提升心智,最后让我们放下负担,获得轻盈。
最后,我想将本书封面那句话改为“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和执念的束缚,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