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郭莺莺焦点解决网络中期第14期坚持原创分享第1015天,咨询第349次,“悦”读打卡第695天,中原焦点百日读书打卡第56天,语言基本功练习第394天,健身打卡第168(2022.6.6)《好心态决定好成绩——家长篇(一)》
面对中高考,很多家庭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孩子还没有太着急,家长已经急得火烧眉毛,虽然都是出于好意,但是家长的做法,实际上对孩子已经造成了干扰。
做家长的心情和心意都可以理解,但是家长的很多做法未必像家长期待的那样给考生带来极其有效的帮助。
1.反复唠叨。有些话说的多了,对父母来说只是提醒,但对孩子来说是唠叨。可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在我们说话之前最好评估一下会不会有效果,没有效果的话最好别说,或者换个时间说、换个方式再说。说话要说得有艺术,要有分寸,最好的讲道理的方式是能用10不同的方式去讲一个道理。
2.过于焦急。着急上火是很多考生家长的共同感受。总感觉时间不够,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多花点时间。与其紧紧的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不如把信任和责任一起交给孩子。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就是信任。孩子会因为我们的信任主动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也会因为这份信任而放松自己。
3.过于关注。过于关注是我们每一个考生家长的通病。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家长"感冒发烧"。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于关注,会给孩子很多无形的压力。
4.反应过度。家长有时候对孩子的成绩的起伏反应过于强烈。会扰乱孩子的心情,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当孩子迷茫失落的时候,我们要做孩子的主心骨,给他信心和希望,帮助他们坚定信心和决心。家长的过度反应会让孩子雪上加霜,既要面对内心的失落,还要拿出精力抵御来自家长的不良情绪的伤害。我们要学会做孩子心灵的靠山,当他失落的时候,一回头看到的是我们信任的目光,就会获得力量。
4.心事重重。孩子面临中高考,家长的心理其实很复杂,既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又担心考不好,还心疼孩子;看孩子努力不够不满意,看孩子太努力,还怕累着孩子。这些矛盾的心理会写在脸上,体现在言行上。
面对孩子中高考,我们做家长要练好内松外紧的基本功。无论我们内心多么紧张着急,脸上一定要淡定轻松,行动上以静制动。我们做好三件事:第一:把饭做好,别让孩子饿着。第二:把衣服准备好,别让孩子冻着。第三:把钱准备好,别让孩子缺着。
中高考前,我们可以跟孩子谈学习,但不要总谈,而且要想好了再谈,更主要的是要谈到点子上,不要随心所欲的谈。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去和孩子交流,才会有积极正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