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它是中性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选择一种方式去解读自己的生活,这种方式极大地影响着生活经历的性质。
在获得觉醒之前,我们对每一种事物的解读都不自觉地来自固有的习惯模式。我们根据各自的感知而不是客观现实给周围的世界贴上各种标签。例如,如果我们感到痛,就会给现实贴上“坏”的标签。如此一来,关于如何感受痛苦,我们就有了主观选择——对待悲哀、气恼、失落、失宠等情形也都是如此。我们如何选择取决于童年以来的各种经历。
如果世界观告诉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同生活的本来面目没什么不同,生活本身具有转变一个人的力量,那么我们就不会再逃避自己的经历了。相反,我们乐于接受它们,我们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这些经历正是开发精神世界的有益教训。
如果人们听说自己所经历的事可能成为生命中的负面经验,通常会感到气恼:“这是不是说我在自己体内埋下了病根,或是为我的孩子埋下了负面的种子?难道我要为地震和经济危机负责吗?我怎么能对一些随机发生的事负责呢?”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