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听到这样一句话:女人,一定要实现经济独立。
在今天之前,我是很认同这句话的。而我对这句话的质疑,是源于我在朋友圈受到的感触。
这几年,听到最多的话莫过于此。在对此深信不疑的同时,我也一直在践行着这句话的内涵。
我努力工作,为的就是当我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双臂,坦然拥抱他。
是呀,我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努力工作着。
我努力工作,是为了在婚姻中,能够跟我的另一半站在相同的高度上。
在追求婚姻精神上平等的同时。我们必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我努力工作,却成了一个不称职的妻子,不合格的母亲。
因为工作地点离家较远。来回上下班不方便,再加上工作较忙,我选择一周回一次家。
我跟丈夫上班时间重合,有时候工作时间比较密集,没有空来照看孩子。所以,我们就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周接一次。
是呀,我是在追求经济独立。可是,我的幸福感到底有多强烈,只有我自己晓得吧。
这种与孩子丈夫分离的疼痛感,可能远远高于经济上的满足感。
可是,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锦衣玉食虽谈不上,但也不至于瓢饮箪食,经济拮据。
但是,我们身为家庭的一份子,为家里添砖加瓦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职责。
我是在追求经济独立。自己赚钱自己花,要多爽有多爽。而且,内心变得强大的女人还会本能的拒绝接受丈夫的钱。这种比较自以为是的做法会极大的伤害丈夫的自尊,使婚姻生活磕磕绊绊。
我到底要不要经济独立呢?
直到看到一个闺蜜的朋友圈,我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内心所想,我才真正理清这其中的关系。
我这个闺蜜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医院上班,业务能力也挺强。结婚后,成为全职太太。说是想要陪着孩子到幼儿园。现在孩子上宝宝班了,她没有上班。而是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她的老公在外地,一个月左右回一次家。她既当妈又当爹的辛苦经营着孩子。她说:虽然带孩子很累,虽然我可能经济上不是那么富裕,但是能全程参与孩子的成长,也不失为另外一种幸福。每到周末,她带着孩子到处去逛,去汲取新鲜的事物。而孩子也在她的带领下,乖巧懂事,见多识广。
那每到周末,闺蜜带着孩子去商场里四处逛的时候,我的孩子在干吗呢?
我的孩子,每到周五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别人家的孩子在跟着父母欢笑嬉戏的时候,我的孩子正在村子里玩泥巴。
别人家的孩子在跟小朋友逛商场挑选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在老家的小超市里转来转去。
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下,说着一口悦耳好听的普通话,我的孩子回到市里,也说着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
在朋友圈里,闺蜜正带着孩子在公园里划船游湖,而我的孩子呢,他的父母因为明天要上班,正着急走在送他回老家的路上。
这一次,对比之下,我只想说一句:去他的经济独立。抛夫弃子,难道只是为了争这虚无的面子嘛?
这真是一句骗倒众多女性的伪命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女性就要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伸手党。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还是全心全意照顾家庭,聪明的女人应该知道如何去平衡二者的关系。
这是为了我们婚姻的长久稳固。
没有人喜欢一直不劳而获的人。
我们可以适当的干点相对自由的职业。可能你干的这份工作刚好能够养活你,也可能你干的工作让你自身价值突飞猛进。不管怎么样,婚姻中适度的示弱,恰恰是两性关系中关键的所在。
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经济再独立,也不要忘了照顾丈夫的情绪。
偶尔跟他撒撒娇,伸手向他要点钱。他会有被需要和重视的感觉。
重要节日里,一起出去吃个大餐,选择自己去结账,让老公知道你经济上很独立。
但是,也可以佯装你钱没带够,或者这个月工资没发,又或者,你已经成了月光族。你的另一半在你的示弱下,可能会乐此不疲的为你服务。
女人,永远不要经济完全独立。
留一点时间去照顾你的孩子,留一些空间去分给你的另一半。最后给自己的事业再留一点余地,这可能是每个女人最真实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