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一线的设备维护班的老班长韩师傅,其部门经理认为他的执行力和带领团队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便与老韩协商,以照顾他身体健康为由让他从班长职位上退下来,让班内的一位年轻员工小赵接替。
韩师傅向我抱怨:“我们这些老家伙,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韩师傅说,前几年小赵新入职时,他手把手教小赵学习设备维护技术,现在小赵手艺学成了,也就把老师傅给挤下来了。
后来韩师傅的部门经理说,实际上,韩师傅总是以老师傅自居,在现场工作时自己很少动手,只是指挥手下的人干活。现在,很多设备已经更新换代,原来的传统的机械设备,加装了许多自动化电子装置,而韩师傅对这些新事物一概不懂,又不愿意去学。
年轻的技术工人,许多对电子产品比较熟悉,只要肯努力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工作技能比老师傅高超,工作效率也高了不少。
这位新接替班长职位的小赵,动手能力强,非常好学。去年在广州市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并因此荣获市级技术能手称号和技师职业资格证,这在蓝领当中算是获得官方较高的职业荣誉了。
那么,到底是否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情况呢?又如何才能教会徒弟又不饿死师傅?
有个民间传说,猫有很多本领,老虎跑来学向猫学艺。一段时间后,老虎从猫这里学到了许多真本领。老虎觉得自己已经学到了全部,于是想,如果只有我独自具有这些本领那多好。老虎向猫扑去,幸亏猫还会爬树,老虎却不会爬树。聪明的猫庆幸自己所留的这一手,保住了自己的命。
过去,保守的师傅,总是终身守着一门技艺,把它视为终身立命之本,认为掌握了这门技艺,也就老所忧,因而在传授徒弟的时候,为了防止日后徒弟反水,不肯完全授权,总是留有一手。最后,当徒弟的,往往难以得到师傅毫无保留的真传,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结局。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旧交替,实乃亘古不变的规律,关键是你以什么心态去对待这一件事。
在教授技艺、育人方面,师傅的心态是保守还是开放,所带来的结果大不相同。
如果师傅仍然按照过去的守旧意识去传授知识,凡事留一手,自己也会固守自己现有的一亩三分地,造成徒弟学不好,自己也不求进步。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如果师傅的心态是开放的,毫无保留把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徒弟,徒弟能够及时学到有用的知识;师傅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权威,也会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要给别人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不要总是以为你是师傅,就认为自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其实,教与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你在教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实际上,真正有本事的师傅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真正的本事是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难于通过几次的学习就可以模仿的,因为它是通过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是长期反复实践悟出来的真知。徒弟要达到师傅的水平,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掌握。
另一方面,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除了很高深的技术,大部分普通的技术很难被真正的垄断。师傅掌握的传统技术,已经被许多新的科技所替代,师傅传授的东西,更多的是经验、感悟。而徒弟能否真正去领会,就要看徒弟的悟性了。正所谓师傅领入门,修行靠个人。
除了从师徒双方的心态要调整好之外,现在许多单位都规定,上司要主动去培养下属,建立起一种互惠双方的职场师徒关系,把上司培养下属的能力作为一种指标进行考核。
你的下属在年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奖项,可为上司的年度考核加分。即每个上司必须带好自己的徒弟,否则不可能有升职的机会。这样一来,你如果因循守旧,不愿意培养下属,总担心下属比你聪明,进而把你干掉,这样下去,你的整个部门或团队,工作效率和业绩总也提高不了,作为团队负责人的你,也更加没有晋升的机会。
作为师傳的上司,你永远只能经营你的一亩三分地,不进则退,长期下去只会导致你走向饿死的边缘。
另外,上司如果不去积极培养下属,万一上司调到到其他职位,原来这个部门则难于找到优秀的人来接班。所以,师傅带好徒弟、上司培养下属,实际是一种三方共赢的作法。
徒弟学到了知识和技术,能够不断进步;师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本身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企业也很好地解决了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即使某个人突然离职,不用担心工作的缺位,马上有人能够顶替工作。
现今社会,你只有以越来越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面对各种人和事,不固步自封,你才不会被后浪拍打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