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帮助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大学生?
首先,建立关系。
关系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一切的基础。
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首先要和她建立关系。
关系的建立从关心开始,多用正面积极的言词。
“这样的问题很常见,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我关心的是,你没有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次,排查信息,确定问题。
“你在……之前是怎样的?”
“这些人和其他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除了这个环境之外,你在其他的环境中有这样的人际困扰吗?”
最后,解决问题是找到问题之后的重中之重。解决问题可以分为这么几步:
*在未来的场景中强化痛点需求。
“……你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却发现你那些同事和你现在遇到的人一样难缠,怎么办?辞职呢?”
*用目标打分评估现状,找到突破口。
“假如人际关系挑战最大的是100分,没有挑战的是0分,其他基于0~100分之间,你给那几个人打打分,看他们分别是多少分?”
“那我们就从分数最低的那个同学开始做工作,不给自己那么大的挑战,好吗?”
*明确目标,分解目标任务,无压开始。
“对于这个分数最低挑战最小的同学来说,明天开始,你最容易做到的第1个尝试是什么?”
“对于这个分数最低的同学来说,你觉得你能做到的第1个行动是什么?”
* 做好风险应对,和动力强化,最大限度提升成功几率。
“就算遇到挫折,你也会坚持下去吗?为什么?”
“如果会遇到挫折,你觉得那会是什么,你会如何应对呢?”
“如果遇到挫败,支撑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二、如何引导想旷课的大学生?
1.从制度的角度。
自由、能力和责任都是相对的。要自由就要承担与自由相对的责任,想旷课就要有能力承担旷课的责任。
2.从心理的角度。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大多数的人要么在教室踏踏实实待着,要么在宿舍依然自得地睡着,为什么你却如此焦虑?
心理学常用的诊断标准就是统计学标准。当你和大多数人表现的不一样时,我们就会称之为异常。
所以 ,我们可以约个时间来看看是什么让你的内心如此不安,你在哪里失去了自己的安全感?
3.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
这个世界上的工作,包括我们的生活都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愿意主动去做的,另一部分是你不喜欢的觉得没劲的,但是又不得不去完成的。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能够把兴趣感兴趣的事情做好,而是如何在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之间获得很好的自我平衡。
大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在于只要安排你感兴趣的内容,也要安排你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去完成的内容,目的就是培养你的平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你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最后,场景启发,让他自己想出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