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我们分别讨论了未来的变化,适应未来的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以及当下我们面临的现状和困境。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些现状和困境,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我想,最首要的,是改变我们对知识、分数和能力的看法。
长久以来,我们用分数和成绩来衡量孩子,用表现来评价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就是优秀,听话少言的孩子就是乖巧。
您看出其中的问题了吗?孩子一直处在被成人评判的位置上。
事实上,人的一言一行都在传达信息。
孩子出生开始,就不断的观察父母,观察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当他们做的好的时候,常常得到父母的积极反馈。
“你好棒!”
“你真聪明!”
“你是一个乖宝宝!”
不要小看评语的力量。孩子由此得知,自己做的好时,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小孩。到了学校也一样,孩子从老师的言行中得知,自己成绩好时,就是好学生。这一切,看上去很美,但是,如果孩子做的不好,或者没有好成绩呢?意味着孩子不好吗?
我不知道您的答案是什么。但这样的评价体系,正悄无声息地塑造着孩子的思维模式——僵固式的思维模式。
僵固思维模式几乎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为了取得好成绩,僵固思维模式的学生学习刻苦和认真,但他们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死记硬背的僵固学习模式,他们不会在学习方法上寻求突破。
如果考分高意味着聪明,考分低意味着愚笨,还有谁会冒险去向困难挑战呢?一旦挑战失败,损失的不仅是分数,还有自尊心。
我们前面讨论过,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决策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系统思维、人际关系能力(沟通、合作、共情)及探索人生价值和追求人生意义的能力。
所有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具备,或者固定不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天赋固然存在,但却不起决定作用。能力是在大量的训练中得来的。这种训练包括对困难的挑战,可以跨越的挑战越大,能力提升越大。
僵固思维让孩子不敢面对挑战,从而失去了锻炼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孩子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读取吸收评判的信息。
不要妄加评判。教学指导才是正确的途径,因为这是个学习过程。
曾经有文章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您的评判有可能早已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为什么您喜欢用成绩、分数和听话与否评判孩子是否优秀?最大的可能,您的思维模式是僵固思维模式。
育儿先育己,如果您相信孩子会发展变化,您会把每一次孩子的错题、低分,当做一次又一次教机,走上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之路。
孩子取得好分数,你会肯定他们的努力;孩子失败时,您会理解他们的沮丧,却并不虚伪地激励。您会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思维的孩子,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并且不断学习。他们不会成为表扬的奴隶。他们会在挑战中不断树立和维持自己的信心。
帮助孩子形成成长思维,是父母和老师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也是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