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敌人在附近,这个妓女便不肯接受一个男人的求欢,这种爱国的情操唤醒了他那一息残存的尊严感……”
绅士风度的上流社会,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信奉宗教的冷漠狂徒,虚情假意的民主党派,夸夸其谈的高尚品格,高人一等的超级优越感,自私狭隘的道德绑架犯,装腔作势的行为艺术家。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又会有着怎样的丑恶嘴脸……
写作背景:18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莫泊桑等几个自然主义者的文人,聚集在法国大作家左拉的梅塘别墅里。他们商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每人各写一篇中短篇小说。文成以后,结成《梅塘晚会》集子公开出版。莫泊桑的《羊脂球》被公认为其中最好的作品,作者也因此而一举成名。 文章选择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妓女羊脂球在与一群贵族老爷太太们结伴逃难的旅途中,为大家闯过饥饿和被敌扣留等难关而慷慨舍食和羞于委身敌寇,但到头来却遭到被救者们的嘲笑,轻蔑和漫骂,落个饥寒交迫、痛苦绝望的惨状。究竟是谁道德,又是谁卑鄙? (摘自网络)
故事是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一行人拿到离城许可证进入马车开始。葡萄酒批发商的老板以及太太,纺织厂厂长以及太太,伯爵与其夫人,以上六位是马车上旅客的核心,是讲究道德的正人君子。同行的人还有两个只管信奉上帝的修女,有着奉献精神的宗教信仰。还有一个民主党派科尔尼代,以及妓女羊脂球,十个人,踏上了离城的路途。
“大家一旦认出了她,那几个正派的女士便放肆地交头接耳,评点议论了起来,有这妓女在场,她们突然亲近起来,面对这个无耻的卖淫女,以显示有夫之妇的尊严………”可就是这样在他们眼中如此不堪的人,依旧不计前嫌,保持善良地与大家分享她一个人可以吃三天的食物。而似乎有了食物的给予,他们便对羊脂球友善起来,他们夸赞这个充满正义感的妓女,可是当德国军官以出城为要挟羊脂球屈服于他时,在场的九个人便露出了他们的丑态,羊脂球虽然是妓女,但是她懂得自己的国家不能受辱,所以她气愤啊,反抗啊,但是羊脂球的愤怒没能激起达官显贵们的爱国热情,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羊脂球。这些成天爱国主义的人却只想到自己的脱身。为了脱身,这些虚伪的上层人士,在敌人面前丧失了人格,忘却了羊脂球曾给予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却无耻地认为,羊脂球既然是个妓女,那么法国人也好,普鲁士人也好,在她那里没什么分别,“怪她为什么夜里不偷偷去找那个普鲁士军官,这样她自己也可以保住面子,只需让那军官知道,她仅仅是因为可怜旅伴的困境而屈服的,她依旧是爱国的,”他们和起伙来,用“种种”佳大的借口不露声色地试图说服羊脂球"献己报国”。在一旁不曾参与的科尔尼代只是谩骂他们的行为,却不肯做出点实际行动阻止,伪君子一个。
可怜最后羊脂球的妥协却换不来同行人的一丝敬畏与感激。伯爵幸灾乐祸推脱责任,棉纺厂主的太太带着一种似乎自己的贞操受到了侮辱的眼神。大家都对她视而不见,更有甚者怒目而视,这些家伙先是把她当做祭品奉献出去,又把她当做一件无用而肮脏的东西抛弃,只管露出幸灾乐祸的微笑,吃着早就准备好的食物,不想与羊脂球那个“贱人”共享半分。这样悲痛的遭遇,可恶的小人,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羊脂球,本文中心人物,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善良,谦逊,爱国之心强烈的妓女。如此这样的品质与其所处的社会以及人文环境之间构成的矛盾,以突出羊脂球的高贵,讽刺上流人士的卑劣。在羊脂球这样的底层人民心中,“神圣”的爱容不得玷污,她可能不懂那么多爱国主义理论,但她用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对祖国的爱,她在普鲁士军官面前尽显骄傲,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她不允许自己的祖国受辱,受到别人的耻笑,这是他们这个行业少有的坚贞,即使身陷风尘,羊脂球也要忠诚于波拿巴主义,且充满希望地追求着她所向往的法兰西共和国。可是她的结局并不像所有为祖国献身的人那么地受人敬仰,同行人无一可怜她,极其悲哀。
“很多行为本身应该受到谴责,但因为当初的意图是纯正美好的,往往最终都成为了值得称颂的事”冷漠的修女这样劝导,与其他太太逢迎附和,这样听起来多么充满奉献精神,上帝多么赞扬这样舍己为人的做法。对于羊脂球来说,九个人的道德绑架被这样的甜蜜糖纸包裹起来,强行加在她一个人身上,让她得到一种来自大众的需要感,让她去为我们其他人的生存牺牲,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就应该有如此奉献自己的使命感。自己无法做的不道德的事就让羊脂球去做,还惺惺作态地歌颂她的美好,等到困境解除,所谓的“英雄羊脂球”只当是没有存在过,谄媚地利用她,狠狠地抛弃她。她哭泣又有何用,他们只会说“这一切都是你自愿的”。这样的上流人士的丑恶嘴脸,颇具讽刺意味,批判性极强。
《羊脂球》最大的成功在于,真实、深刻地塑造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行为的叙述,阐释了人性,他们不是神秘莫测虚无缥缈的,他们的一切做法都有迹可循,依照当前局势的变化,规则的限制,以及个人的利益做出相应的改变。而正是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表现出的态度以及做法,形成了强烈地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让读者更不自觉地开始走进那辆马车,对羊脂球的悲惨遭遇痛心疾首,对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唾弃谩骂。
让我印象深刻地还是最后科尔尼代固执的哨声——《马赛曲》(法国革命歌曲)
“对祖国的爱最为神圣
将我们复仇的手臂引导支撑
自由,自由,无比珍贵的自由
快来跟你的捍卫者一起战斗
…………………”
在这单调却有报复性的哼唱中,夹杂着羊脂球的呜咽,十分痛苦,那样一个在敌人面前骄傲不屈服的人,竟会在同伴面前哭了起来。曲子中也有几分其他九个人的苟延残喘的气息,一个个地在颤抖,不知道是因为出卖羊脂球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还是因为外面的雪太大马车里太冷而不禁战栗,可是马车里再冷,会有他们的心一半冷么?
两万多字的内容,将战争的惨痛,以及十个人的人物形象描写的如此精致细腻,更有很多细节描写深入人心,故事情节发展也比较紧凑,感兴趣可以去搜搜看。
我是来者当磨折,欢迎你跟我一起分享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