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
下周二小Z要第一次网课考试,又想起他老母了,每次心理压力不堪重负的时候找我来疏导,你娘就是个家庭妇女啊,不是心理医生。可有啥法儿呢?其实看见他焦虑,我比他还要焦虑,为他的焦虑而焦虑,真想跟他说:不就是个考试吗,焦虑个P呀,考不过又S不了,只要活着Nothing is imporsible。看他一边说着焦虑压力大,一边在刷手机,气就不打一处来,哪是什么焦虑,明明是在逃避,张张嘴,算了,耐心等待他自己觉醒吧,自己也常常是这样。
为了舒导他的焦虑,逼着老母关注心理学公号,看心理学书,想各种招,快把老母逼成半仙了,前天晚上睡觉前还在本子上列出准备聊天的内容:
1、你压力是因为担心网不好不能考试还是担心考不过?你学习压力大是不想学习还是因为学不会?考不过会怎样?(问题分解)
2、如果没压力,你会怎么做?(刚从《循环提问》)中学的)
有比考试压力还大的事吗?想象最不舒服的事是啥?
3、假如给你100万,上学机会给别人,你不用考试,直接发毕业证要不要?
4、学习压力大是不是在逃避,在找借口:我玩手机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考不好是因为压力大?就象有人怕自己考不好故意不复习,有个网球女网运动员,业绩很好,有一次联赛中状态不佳,赛后她承认自己根本不跟尽全力,这样自己输了可以有借口,如果尽了全力输了,就没有借口了,得承认自己不行,这对一个老将是很残酷的。(蔡康永情商课听来的)
5、压力大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症状?
结果什么也没说,我逃避出去跟瓶子爬山去了,路上跟瓶子也在讨论孩子的问题,她的女儿是个理科生,功课除了英语都挺好,大学选择了“跟自己过不去”:上了英语授课的学校,还要到国外读2年,理由是如果不做这样的选择,可能英语就彻底放弃了,可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仅靠一时的冲动和热情来维持的,所以学习也是有困难,好在孩在性格顽强,不抱怨,积极想办法,做为家长还是难免要想想:这样的选择是对的吗?人生不可逆,没有人知道什么的选择是对的。选择本也没有对错,都是基于目前的认知,做出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家长即是明明知道帮不上忙,还是一样会去操无用的心。
晚上小Z来找老母求安慰,首先给一个安慰的抱抱,平时是不接受的。前天晚上用本子列出的一堆也没派上用场,只问出了一个问题:
M:你担心考不成还是考不好?
Z:考不成
M:考不成不是你能控制的,是老天的事,考啥内容也不是你能控制的,是老师的事儿,你能控制的就是把你认为重要的多看看多学学。做你能控制能改变的,不能控制的只能接受。谁也不能控制一切,疫情来了,谁能控制不让发生。
Z:能不能考成不确定,就是这种不确定让我很难受。
M:没什么事是确定的,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考不成会怎么样?
Z:考不成我就退课,不上了。
M:也可以啊。时间就是这么多时间,不上课也可以去实习、或者早点把CPA考过,不是只有上课这一种选择啊。现在上网课可以早点毕业,这是当前看来最好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Z:这次能考成,下次考不成咋办?
M:先想眼前的事,后面的事谁能说得准。
Z:不能不想,这是人的本能
M:对,这是人的本能,我们就是要跟人的本能做斗争。我们就是被这种“本能”的叫“小我”控制(《当下的力量》现学的),像妈的本能就是好吃懒做。人的本能总是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能活在当下。人人都焦虑,都有烦心事,人生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总会过去的。原来看见你焦虑,我就更焦虑,现在我一点也不焦虑,我知道你能解决。那么多崩溃的时候不都挺过来了,还记得被狗碰一下,就非闹着要打狂犬疫苗。(这是说给他,更是说给自己)
Z:为啥非要考研?
M:这是一种选择,也可以不上。只是基于目前大多数人的选择,随众试错成本低一点。选择独辟蹊径,风险更大压力也会很大,但也是一种选择,不是只有一种选择。没有对错,只是一种选择。不是不得不,是可以选择,自己选择的。(从李松蔚老师那里学的选择,《非暴力沟通》里那句“把不得不换成我选择”也跳出来)
老Z游泳回来.
老Z:谈心呢
M:你爸前一阵天天看小视频,还专心下载了抖音,刷起来没完,怎么说他都不听。现在自己选择不看了,把抖音卸载了。
老Z:有一天晚上9点多不知不觉刷到11点多,突然就烦了,就不看了。
M:我去睡了,你可以选择不睡,你可以选择发呆,你可以选择睡觉,你也可以选择刷手机。
放手,说起来容易却总做不到,错误的做为远不如不做为,道理谁不懂,关键不作为忍不住啊,哈哈。焦虑的孩子带来焦虑的家长,还是焦虑的家人养育了焦虑的孩子不知道,反正现在的亲子关系让人越来越有压力,李松蔚老师昨天的公号《好的亲子关系,不用那么好》:上初中的孩子诊断为抑郁症,休学在家,妈妈报各种心理学班儿,不上班在家如履薄冰,天天看孩子脸色行事,“彼此沉默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上课学的东西一点派不上用场。李松蔚老师给的建议是: “亲子关系不用那么好”,按照书上标淮答案跟跟孩子讲话,放轻松一些,不要对自己那么苛刻,自己先做一个正常人,接受自己会犯错的可能,允许自己给孩子发脾气,也原谅身边的人比如孩子、老公可能犯的小错给我们带来的不快。不要人人活在“标准、正确”里,活得有些弹性,不犯大错就行,这样大家都轻松一些。
我们一直喊累,都忘了怎么放松,天天学习各种沟通术,却越来越不会沟通,特别是现在的亲子关系,父母不是父母,孩子不是孩子,忘了原来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放轻松些,对自己、对生活、对各种关系,让大家都舒服点。以前一直在学习如何上进如何努力如何成功,也这样的目标养育孩子,现在却要从人的本能学起:如何放松!忘本的后果......
20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