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悟

    这两天参加了城乡共同体名师引领活动,因为随时操心设备等问题,不能全神贯注的去听讲,笔记也不太完整,但也是有一定收获和感悟的。

收获一:通过第一节《除得尽吗》循环节的引入对理解循环小数的识读的重要性,以人教版教材为优,北师大版将该内容放在拓展部分。而《圆的面积》这节,北师版更注重探究的过程,北师版更提现学生主体性。因此发现一节课的参考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综合人教版和北师版或是其他版教材的优点灵活去设计教学活动。

收获二:日常中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很重要,比如转化、极限。印象很深的就是分割圆来求圆面积,课堂实践是平均分成16份,可以得到近似的长方形,后用电脑演示分成32 64 128 256……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当时突然想到微积分也是无限可分,原来在小学就接触过了极限思想了。这里有个课堂生成有个意外之喜:老师说圆是均分成偶数份,结果一个学生反驳,也可以分成奇数份,只要最后再用一次转化,将多出来的割补一下,也是一个长方形。说明我们孩子的转化思想已经炉火纯青,能善于思考,迅速质疑。以至于后来韦小波老师评价今天是学生生成最深刻的一节课。

收获三:评课教师注重细节,有位老师能发现课堂的哪个问题请了几个学生回答,这份观察入微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很多老师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有理有据,也很让人敬佩。

1.关于课型不同,该不该预习的问题,我也思考了一下,确实如果探究类课程孩子提前预习了就没有当堂从无知到碰出火花到彻底顿悟的惊喜和深刻,而且低年级孩子提前预习,就会认为自己填上空就是完成了学习,还会影响课堂专注力,所以预习与否还是得谨慎考虑。

2.态度谨慎:循环小数那节课,老师的课堂举例和后面练习题重复了一个1/3都被韦老师听出来了,太严谨了!圆无限分割近似的图形是长方形,也是一个听课老师提出修改的地方。直径和半径关系必须说明在同圆等圆内,这是一个三十年教龄的老师提出的。真的很佩服大家对数学的严谨态度,值得我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