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或者说,我们仅有一次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

如果你也想过这些,但还没有找到答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或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周国平先生。

但是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履历不仅只在写作这个领域闪光,在学术之路上他也有不俗的成果。

1962年从上海中学毕业后,周国平就进入了顶级学府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

1978年,在湖南农场和在广西资源县县委工作了十年之后的周国平,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哲学硕士学位。

1981年,周国平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接着在职攻读了博士研究生的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周国平先生受聘为副研究员,后又受聘为研究员,2009年受聘为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所以,除了我们了解得《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守望的距离》《愿生命从容》等散文经典外,周国平还出版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哲学类专业书籍。

所以,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周国平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基础之上,对于生命的深层理解。


这本书是由周国平亲自编选的生命探索之书,是他35年创作经典的集合之作。

全书内容以“生命”“孤独”“朋友”“成长”“爱”等核心命题展开,细细描绘了他的那些曾经困惑、迷茫、摇摆瞬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将从与自己、与爱人、与孩子三个方面,来讲讲面对逆境时应该有什么心态:

首先要讲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困境、面对苦难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其次,我们一起来思考并试着解答一个深刻的问题:婚姻中的爱情究竟该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负责,父母应该怎样做才算对孩子负责。

好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吧。

01与自己——面对苦难

你是否也曾抱怨过,为什么人生会不顺遂,你是否也曾埋怨过,为什么命运对你不公,你是否曾抱怨过,为什么会遭遇苦难。

或许有人说,苦难能够磨砺你,让你更好的成长,所以苦难本身就是是有意义的。

其实不是,苦难本身对我们没有意义,而对苦难的思考才有意义。

那周国平是如何看待苦难,以及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理解苦难的定义。

周国平认为,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苦难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好友死亡。

当然,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离婚,事业,等等。

有些人即使在这些方面运气都好,没有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

因此,如何面对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我们来看一下周国平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

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

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

那么,苦难之所以是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生命的意义仅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

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

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

可是,当我们面对苦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

苦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就会对人生获得种新眼光。

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

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但对悲剧视而不见未免肤浅。

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提炼的珍宝。

这和法国文豪罗曼·罗兰的观点不谋而合: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当然,苦难之于我们不仅仅是对于人生的思考上,提高我们的认识,苦难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我们的人格。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

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肯定能够感受到极大的痛苦。

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

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人格。

所以,苦难本身即便没有意义,但对于苦难的思考和苦难带给我们的磨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期待一生顺遂,但每个人又都知道一生顺遂的人生根本不存在。

所以,面对苦难时,与其害怕、逃避,不如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于苦难的态度,这样,才算没有白活一场。

人是社会动物,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之外,可能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婚姻中遇到逆境应该如何应对。

02与爱人——婚姻是难事

当面对婚姻中的琐事,面对与爱人的争吵,面对处理家庭关系的琐碎时,你是否想过你当初为什么结婚?

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因为爱情吧。

可是结婚之后,面对不可避免的生活乱象,很多人会觉得爱情早已经消失殆尽,两个人在一起只是搭伙过过日子。

所以在思考婚姻本身之前,我们先来试着回答一个问题:婚姻中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周国平发现,人们之所以视婚姻与爱情为彼此冲突,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对爱情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爱情仅仅是荷尔蒙分泌下的冲动与无谓,是仅限于男女之间的浪漫之情。

这种浪漫之情依赖于某种奇遇和新鲜感,其表现形式是一见钟情,难解难分。

这样一种感情诚然也是美好的,但肯定不能持久,这与婚姻无关,即使不结婚也一样持久不了。

因为一旦持久,任何奇遇都会归于平凡,任何陌生都会变成熟悉。

试图用婚姻的形式把这种浪漫之情延续下去,结果当然会失败,但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婚姻。

如果我们把爱情理解为男女之间的极其深笃的感情,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它决不仅限于浪漫之情,事实上还有别样的形态。

一般来说,浪漫之情往往存在于婚姻前或婚姻外,至多还存在于婚姻的初期。

随着婚龄增长,浪漫之情必然会递减,然而,倘若这一结合的质量确实是好的,就会有另一种感情渐渐生长起来。

这种新的感情由原来的恋情转化而来,似乎不如恋情那么热烈和迷狂,却有了恋情所不具备的许多因素。

最主要的便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互相的信任感、行为方式上的默契、深切的惦念以及今生今世的命运与共之感。

周国平在书中写到,它完全有资格被承认为爱情的一种形态,而且是一种成熟的形态。

为了与那种浪漫式的爱情相区别,我们称之为亲情式的爱情。婚姻中的爱情,便是以这样的形态存在的。

按照这一思路,婚姻就不但不是爱情的坟墓,反倒是亲情式的爱情生长的土壤了。

大千世界里,许多爱情产生了,又消失了。可是,其中有一些幸运地活了下来,成熟了,变成了无比踏实的亲情。

好的婚姻使爱情走向成熟,而成熟的爱情是更有分量的。

当我们把一个异性唤做恋人时,是我们的激情在呼唤。当我们把一个异性唤做亲人时,却是我们的全部人生经历在呼唤。

所以,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所说的搭伙过日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爱情的升级。

尽管有了感情基础,但经营一个幸福的婚姻也是难事。

有句话这样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也可以解为“千百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但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单独造成幸福的婚姻”。

结婚不啻是把爱情放到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经受考验,莫洛亚说得好,准备这样做的人不可抱着买奖券侥幸中头彩的念头,而必须像艺术家创作一部作品那样,具有一定要把这部艰难的作品写成功的决心。

爱情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

因此,幸福的婚姻必定比幸福的爱情稀少得多。

理想的夫妻关系是情人、朋友、伴侣三者合一的关系,兼有情人的热烈、朋友的宽容和伴侣的体贴。

三者缺一,便有点美中不足。然而,既然世上许多婚姻竟是三者全无,你若能拥有三者之一也就应当知足了。

说完婚姻,说完家庭,最后,我们再聊一下很多父母都关系的话题——孩子。

03与孩子——对他负责

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但是怎么影响、影响什么却有很多人不是那么清楚。

在周国平看来,最重要的影响有两方面:

其一,如果父母相爱,家庭和睦,孩子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

其二,如果父母自身素质比较高,给孩子以心智上的熏陶,同时有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童年,可以保证他的人格健康心智发育良好。

那作为父母,为了对孩子负责,为他产生好的影响,应该怎么做呢?

周国平在书中写道:做父母的当然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但只能负起作为凡人的责任。

最重要的,就是悉心培养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乐观坚毅的性格,使他具备依靠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

这样不管将来孩子的命运如何,都能以适当的态度去面对。

一个孩子如果他现在的状态对,就没有必要为他的将来瞎操心,如果不对,操心也没用。

而且,往往正是由于父母对他的将来操心太多、太细、太具体,他现在的状态就不对了。

而且,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壮志,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

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一切事情都要未雨绸缪,并且要准备好一切可能要用到的资金,甚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因此周国平特地在书中提醒各位父母: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

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对于前一半,大家都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为他祈祷,对于后一半,父母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倘若父母不在这方面下工夫,结果培养岀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可以断定,有朝一日父母们必定会发现,在他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他苦心经营全是白费力气。

那怎么培养孩子面对社会,教会他们为人处世呢?周国平在书中也给了答案:孩子幼小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之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上小学后,情况大变,孩子一下子进入了某种带有强制性的秩序之中,以及某种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之中。

这一切与他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以前相处的都是家人,现在却要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冷冰冰的规则。

孩子会遭遇许多矛盾,他的极其有限的认生经验完全不足以对付,因而疑惑丛生。

事实上,他已经开始面对如何处世、如何做人这个大问题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里面最基本的矛盾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规则之问的矛盾。

当然,这个矛盾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而是贯穿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法律、道德领域的核心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最困难的是如何把握好度。

各个学派对此亦是众说纷纭,对于个人来说,个性与社会性的冲突也是贯穿终生的,而儿童时期是一切开始的时期。

所以,帮助孩子、培养孩子打下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特别重要的。

怎样让孩子既能自由成长,又能适应社会。我想,这同样是令父母们苦恼的问题。

周国平认为,父母在引导孩子思考这类问题时,也要把握好度,不能把孩子教育成小绵羊。盲目服从社会的成规。

正确的目标是:让孩子既能明白公共生活的若干基本准则,培养自制、友爱、仁慈等美德,又能学会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坚持独立思考, 培养自信、勇敢、正义等美德。

同时,通过这些,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你们这里的,你们只能做孩子的暂时监护人。

周国平的女儿上高中后,住校了,家里冷清了不少。

他想起自己也是高中住校,大学也在外地读的,离父母渐行渐远,渐渐自己走人生之路了。

现在让他也接受了同样的事实。

小时候,孩子出门,总会回家,那时候离开时暂时的,从某刻起,孩子远去,偶尔回家,那时候离开却是永远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理解并认识到,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父母这里,送行的一天必然到来,父母会惦念,会想念,会心疼,但不能同行。

所有的孩子,必将自己走人生之路,父母可以祝福,但无法改变。

所以,孩子早晚有一天要独立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送行的一天必将到来。

做父母的,再舍不得也不可能与之同行。

周国平的意思比这深刻得多。

他说,父母所生的只是孩子的身体,而非灵魂,他相信灵魂必定另有来源,而这来源决定了孩子在人世间的走向。

由此可以解释,不管父母多么精心地设计和运作,孩子的未来并不会听从父母的安排,往往,孩子的未来还能使父母大吃一惊。

所以,父母的职责是做好监护人,给孩子的身心成长一个好的环境,父母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即可安心。

至于孩子将来走了一条怎样的路,那不是做父母的能支配的,荣耀不是父母的功劳,暗淡不是父母的过错。

总之,对孩子负责,并不是为他设计好每一步,而是悉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乐观坚毅的性格,使他具备依靠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

好了,到这里,《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完了,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谈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苦难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一方面苦难检验人的灵魂的坚强和软弱,软弱的灵魂在寻常的苦加中一蹶不振。成功检验人的灵魂的高贵和卑劣,卑劣的灵魂在表面的 成功中暴露无遗。

另一方面,苦难对于我们人格的磨砺也能够让我们有长足的成长,所以请正视苦难,不逃避不妥协。

其次,我们谈到了爱情,谈到了婚姻,婚姻或许因为乍见之欢的爱情而起,但长远的、幸福的婚姻肯定是因为转换成更高级的亲情的爱情而终。

乍见之欢很多,但长远的婚姻很少,所以,一旦拥有,请且行且珍惜。

最后,我们谈到了孩子,也知道了对孩子负责一定不是为他设计好他要走过的每一步,而是培养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乐观坚毅的性格,使他具备依靠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

所以,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只要父母想清楚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随着三个话题的展开,生命的意义或许已经浮出了水面,无论你是单身,还是有了爱情,亦或是有了孩子,书中都有提及,都有解答。

当然,我们的解读只是周国平书中思想巨库的精华与一角,想要更完备的感悟和更深刻的体会,请翻开《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来感受周国平对于人生、对于关系、以及对于人本身的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4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921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850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45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6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88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3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9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09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3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78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0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56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722评论 2 36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8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