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终南山下独一无二的饭食,这是沣水河畔的专有饭食!是男人们一年只做一次的饭食。
它,或是她,包裹着一份炽如炉火的热烈,蕴涵着一种大锅大灶大火的冲天豪气!
是要早早的作好准备的,为这一顿饭;早到要提前一个两月!
中秋节过后,天的凉意是你身上的衣服提醒你的,需要捂严实点,尤其在早晚。
半个月前,桂花落了;前后也就一周,从起蕊到蹦落,味道却把空气醺醉了,把院里每一种花都喧浸到半酣的状态,雏菊最是显著,直把脸涨成了金漉漉地黄。请记住这一点,这种醺醉半酣的状态。
藕田是接天连日的碧,别样红是前一段的事,你记着有这事就行,现在只可溪头卧拔莲蓬了。我不要泥淖下的若雪白似歌脆的藕,也不要若喷头苦中涩的蓬,我专要这如伞如盖的荷叶。
捡肉厚的,它的味藏的深;要大且圆的,它的内涵可以无边;找精神的,满饱的情绪在火与热中才经得起粹炼。
采一大捧,晾在檐下,阴干,最好不要正午的太阳直晒,会伤了荷叶的筋骨的。待水份尽了,于太阳落山前,对折成扇状半圆,一叠叠收拾起来,放在阁楼的空屋最妥了。
听,街上有了叫卖声“红小豆啦,红小豆啦”。挑,最红的;选最圆的。
去稻田看看。金黄金黄的,沉甸甸!太阳的光打在稻穗上,耀人眼了。“今年的雨水好,日头爷也使劲,丰收是肯定了的……”
稻田的水放净了,已无须水了,土再密实一些,好坐果;也利于收割!对,看好这一片,稻粒圆饱,穗子实沉,颜色又亮;是它了!
上南山,要经年的黄芦枝,腕子粗细,六寸长短弄八成多,一尺的弄上二成多;齐刷刷在灶房的窗下垒成垛儿,柴(财)垛儿。
一切准备停当,单等日历走到十月的二十三日(我村的日子,各村会日不一)。
前一天,就是二十二,刚过晌午,
开始忙碌了。把沣水孕育的桂花球大米先从案下的左手的瓦瓮中用升子量出;量七次,七进七出;再从右手的瓷罐内量出糯米三回,三进三城;合计一斗,十全十美;两者相参,拌匀;捡净石籽,去掉短梗,用深井水覆之,水漫之。
红小豆何在?取三升,亦倒入两米中间,让三家在水围城中交合,交融,化心。这需要时间,我有耐心等。
荷叶,已不是当初的青绿了,是灰绿了,放在水池中,水没过头,再用墙脚下的青砖或磨石压住。
太阳在村边的树林后面了,雾霭若现而渐起渐浓,是时候了。
把大锅支起来,添水半锅,锅底放一块小瓦片,树叶大小,上覆畀子,捡最大最圆最肉的那张荷叶苫在畀子上;光面向下,涩面朝上,短梗把正好立在铁锅中央,大锅一圈,用扇型荷叶一个压一个围住,围严实,不露一缝铁,盖上锅盖。点火烧水,要大火大柴猛烧。这当间,将浸在水中的米捞出来放在筛中,漓水。
看看,冒热气了,气圆了,听得见锅底的水翻浪小瓦片的沓沓声。停火,撤去锅盖,腾出一阵热气,待热气散淡了,将米下锅,复平整,用擀干在米上通些小孔以利气匀;且忌别把底下的荷叶捅破!
取红小豆之色,揽糯米之粘,要大米之香,再加硬柴火三五个小时的功夫。色亦备矣,再调味!
取下楼上的乌瓦缸,洗净,凉干。
将蒸了几小时的米趁热捞出入缸,房中的热气弥漫了,看不见人。再将早已备的大料并热水,少许油入缸中加盖十五分钟许,让之相互交融!
此时,大锅再加水烧开,再出缸的米入锅继续蒸,不一会,荷叶的清香,大米的醇香,斯绞着沣水的甜香满了居室,飘到了街上。
明早,当家家户户的香味在街上混合后,弥漫,交融后,就是沣水河畔农家十月古会的味道!
沣水几千年的流淌,孕育出香的桂花球大米和田田的一望无际的荷花,就是在单等十月的这一时刻!!
好了,好了,换一身新衣,单等客人进门!
时在二O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古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