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红楼梦(一)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的社会大百科全书。我们的前辈学者和专家们,如胡适、蔡无培、王国维、俞伯平、王昆仑、冯其庸、张爱玲、周汝昌、王蒙、白先勇等一辈,我所敬仰的红学大家,他们都有他们的真知灼见和独到之处的论述和观点。他们的论述和观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山水花卉一样,百花齐放,争艳夺芳,也就像是贾府和荣府里的人物命运一样,兴衰存亡,五味杂陈。当然他们的论述和观点,无论是索引派、考据派、推理派、还是类比派,钩沉派、评点派等一些眼花缭乱的千奇百怪的门派,对我来说,都是值得去见识的,也都是值得去赞赏的。就像是一句时髦的大白话一样,在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了在一千个人的眼中,也就有一千个贾宝玉。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笔有奇气的,醉馀奋扫如椽笔的,爱将笔墨逞风流的,以写作见长的,三百多年前的乾隆时期的人。我手上有一部很旧的,有些年份的,泛黄的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脂砚斋评石头记》,也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爱不释手的读过了无数遍的书。因为书中留下了大量的评语,有眉批、侧批、回前批、回后批、双行夹批等数千条之多。它们就像是作者所留在书里的爱恨情仇的,人生百态的一种沉淀心情的和一种释然痕迹的书。有时这种心情和痕迹变得不那么的空洞清晰,有时也变得不那么的传奇久远。它们没有了天长地久的亲情,也没有了摧古拉朽的永恒,有的是动人心魄的寻常的日子,也有的是岁月铁蹄的血肉的人生。
我以为,脂砚斋不仅是小说红楼梦的点评者,更是小说红楼梦写作的参与者。因为从他或是她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而写入书中。可以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当时生活的所处的影子和环境,也可以为让我们随时进入作者所打开的窗户和心灵。我很欣赏很陶醉也很理解作者在第二回前的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可见作者的那种非凡的文化才能和生活底蕴。以及作者在第四十七回写贾琏借当时的夹批;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不记得不神往事也。表明书中的故事情节,也并非是完全的虚构。就像是人生如水上写字,第二笔刚刚落下,第一笔已经流向远方的感触。人这一辈子,会遇到过很多的人,会经历过很多的事,会受过白眼,会挨过嘲笑。不曾捂热的冷漠,也未曾换来的真心,而后终于在无数坎坷与起落中渐渐地明白,于人于事越是迁就越是难过,越是退让就越是委屈一样。也就应验了我们所常理解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样。
我也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十八世纪乾隆时期的知识分子,是没落贵族的后裔。他的出身使他对于往昔富贵繁华的生活,抱有追怀惦念的情绪和以及对于他的家族没落感到痛苦的伤感。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他战胜了这种没落的伤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没落家族的鄙视和厌恶,对于美好事物和纠结情感都作了尽情的展现和说明。不是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足以来证明作者是怀着多么强烈的深重的悲愤心情来创作这部小说的,是他把自己的血泪与呼号都凝结在了这一部小说里。也可以说,是这部小说曾经启发过无数代和无数人对憎恶,对自由,对爱情等的向往。
我们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中国有什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九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说得是多么的明白和自豪。红楼梦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小说,是作者以自己人生经历的悲剧小说,是人物充满争议的悲剧小说,是充满人间烟火的悲剧小说,也是人类遗产宝库中的悲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