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饺

家乡腊八节饺,清晨第一餐

        下雪了,在腊八节的前夕。

        腊月初八,早上开门一看,漫天飞舞的精灵还在肆意地宣泄心中的喜悦,地上已盖上了一层洁白,我轻轻踩上积雪,任那脆生生的“嚓嚓”声有节奏地敲击着耳膜,让心灵在静谧中感受真正的冬天的心跳。驻足远望,天地之间,浑然一色,说不清为什么,我对大自然总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春雨、夏雷、秋霜、冬雪,这一切在我看来,似乎都足以震撼灵魂。好白的雪啊!好美的雪啊!我希望时间定格在这一刻,让自己化作纯美的雪人,融入冬的怀抱。

        一阵香味,是腊八粥的清香。快步回院,来到厨房,妈正在忙碌着。大锅中,饺子、花生、核桃、红枣在小米粥里上下翻滚,小锅中是萝卜、粉条、腐竹、芹菜混炒的佐粥菜。热气在屋子上方回旋,浓香弥漫在每个角落。妈先舀了一盆,让我放在院中央,说是敬神灵。那热乎乎、香喷喷的粥在这个飘雪的冬晨格外能引起人的食欲,我迫不及待想吃一碗。这时,妈又盛了一大碗,笑眯眯地说:“去,给前院杜大娘送去!”我一愣,接过碗,一股暖流瞬时传遍全身。年过七旬的杜大娘体弱多病,跟前又缺少儿女照料,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她肯定缩在屋里,又怎能做出这美味的腊八粥呢?我欣然前往。雪花还在飘,每一片都笑吟吟的。在杜大娘家里,我看到了意料中的一切,她眼中噙着泪,拉着我的手颤巍巍的说:“你妈真是好人哪!”

        雪更大了,宛如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曲。任由她们调皮地钻入衣领,撞在脸上,我感觉不到一丝寒意,我的一直被温暖占据着,被那碗热气腾腾的的腊八粥占据着。母亲一生与人为善,在左邻右舍中有很好的口碑。而今天,她又用平凡的举动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我想:明年腊八节,想到杜大娘的人除了母亲,还有我!

(这是之前的一篇文章。文中的妈是我婆婆,如今她已经离开我们快三年了。每年腊八节,我都会反复读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当时只是普通的记录,是一篇平平常常的琐碎日记,但如今看来却分外珍贵。婆婆留给我的,不只是勤劳、善良,还有太多太多......)

        今天又是腊八节。昨天晚上和嫂子已经开始忙碌准备,泡好红枣、核桃、黄豆、花生,饺子是素馅的,胡萝卜、白萝卜、豆腐、香菇闻起来很香。我们一共准备了三大盘饺子。早上六点我起床,开始在里面院子的大铁锅里倒水生火,将五谷杂粮放进去慢慢煮。看着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心中就会升腾起一中稳稳的幸福!

        半个多小时后,锅里的五谷稀粥已飘出香味,花生黄豆已软糯可口。端起饺子倒入热气腾腾的锅里,加少许玉米淀粉,少许香喷喷的腊八饺子就新鲜出锅了。浇上之前炒好的哨子,香味扑鼻而来!在隆冬的清晨,吃这样一碗饺子,浑身发汗,舒畅无比。

        我们家乡,老一辈人对腊八节的感情很深。我小的时候,记忆中的腊八节仿佛是全村人的盛会,每家人都是天不亮就起身熬粥,当东方晨曦微露之时,村子上空就飘荡着各种各样的香味,那时粮食的清香。不说吃,单单从巷子里走一圈,那鼻子里全是腊八饺子的味道,甚至可以判断哪家的饺子中都下了什么。之后就是奉家长之命,把一碗碗的饺子送到邻居家里去,邻居也会回赠自己家的饺子,接过饺子碗的时候,妈妈们都会互相夸赞一番,你家的饺子做的真好!

        或许,这就是我们心中最浓厚的的乡情。不攀比大富大贵,只是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互相慰藉。

        当时,有的家庭腊八饺子做得特别多,因为冬天不怕坏,有的人喜欢吃反复加热的腊八饺子,还有的家里腊八饺子会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

        如今,这样的习惯和风俗渐行渐远,留给我的只有无限的怀念。

        但,每年的腊八节,我们依然会很隆重的过。为自己心底最深处的记忆,为对老人家的思念,也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不能被忽视和遗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