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每本书都这样用电子读书心得的方式梳理总结精髓,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思维和技巧启发相当不错的一本书,知识点非常多,有必要用消化输出的方式巩固,并分享一下所学所得。
本书的结构: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人生的七个侧面。
一、时间:
1、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2、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聚焦于当下,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因恪守本心而知轻重缓急,因尽全力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3、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提出更好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生活在当下、严肃的对待时间、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从现在出发联络过去、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视未来存在于当下、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4、五年论:五年为期,制定一个长期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5、“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6、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一是带给自己的收益大小(可以是心智、情感、物质、身体等层面),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收益半衰期)。长半衰期事件如: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提升审美品味、反思总结个人经历、保持和促进健康、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获得高峰体验⋯⋯少做短半衰期事件。使用“时间之尺”,审视时间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除非必要事件。
7、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8、工作要快,生活要慢。尽可能求快的事如: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物品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论等。尽可能求慢的事如: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准备等。
9、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10、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二、选择:
1、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2、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佳原则”。内心标准比较低的人,很快就会选出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择可能并不优越;内心标准比较高的人,会多比较一些选择,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3、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应了他的格局。
4、发现人生中更多可能选项,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在更高目标指引下的我们的创造。
三、行动:
1、当一件事还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2、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3、多线程工作,首先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的思考。
4、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
5、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6、养成即刻处理生活小事的习惯,如洗碗、拿快递等。
7、任务分解三明治模式:核心思考区间(认知复杂度高,无法容忍中断,如搭建构架),支持性思考区间(认知复杂度较高)、操作性动作区间(认复杂度较低,不太介意被打断)。
8、多任务工作技巧: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
9、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反思: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意义。
四、学习:
1、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领去探求答案。
2、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可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寻找解码入口:不只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不只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4、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5、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6、求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受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7、学习应该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广度能让人不闭塞,深度能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但凡学有所成者,多重视深度学习。
8、三读:读书、读人、读物,世间无一处不是学问。
9、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知识,设计某一解决方案)。
10、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重构活动。写作时也就是信息输出的时候,必须去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观察和调用知识和知识之间的深层关联。
11、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应该善于在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
12、学会有意识的去分析不同领域和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五、思维:
1、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复杂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后,大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他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更有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着的信息。
2、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重事实信息轻观点评论、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3、把一个问题所牵涉的方方面面想清楚只有少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才能做到。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密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4、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行动。
5、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六、才能:
1、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2、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试多方面上,而好的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3、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更要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的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
4、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没有突出的长坂最危险。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弱势带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来解决。但是你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而易见的优势,有谁会愿意和你组队打怪呢?发展自己的强项,并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5、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但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
6、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构建个人的挑战阶梯,才能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和飞跃。
7、做一件事先不问兴趣,而是先投入专注的做起来,提升侵润的深度,不只是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就可能越做越有味,一点也不痛苦的坚持做下去。
8、杠铃策略:把主要时间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七、成功:
1、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局限,不断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2、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3、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接中,一步步构筑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识。
4、独特性,就是竞争力,坚持你的与众不同。
5、最好的竞争策略不是教你如何跟他人竞争,而是开辟出一条独一无二、罕有竞争者的道路。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6、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做大家喜欢的事,最后的结果是,你不是被认同,而是被忽视。
7、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竞争力。
8、为小事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9、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甚至去做一些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