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以来,古桐城南乡,枞阳古镇上,童自澄的辅仁会馆,以及童自澄自辅仁会馆以前,在永利寺与古道庵与会讲学,遍及枞阳以及大江南北的学子,演绎了枞阳文化的昌盛。其时,方学渐、童自澄、赵鸿赐,称为桐川三老。
然而,由于童自澄的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思维,没有为枞阳的文化留下些许的,或者片言只字的文化传承。在后来,童自澄的外㽒钱志立继童自澄去逝十年后,在辅仁会馆继续讲学二十年,留下了许多丰富的诗词文章,以及钱志立于辅仁会馆期间的《辅仁遗存》,遗憾于钱志立母丧时的悲哀,所有的文字都付之一炬。
若没有这些因果,我想,枞阳文化的名片,应该是以辅仁会馆为图标,以童自澄为代表的古桐城文学的基础之奠基吧!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它们的自然法则,庄周梦蝶,凤凰涅槃,一座北山楼,一篇《北山楼记》,将枞阳的文化名片穿越明月清风,呈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翻开长江之滨,皖江流域的许多文化历史,一张洁白的芳香名片,上面印着:“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峰色晴开天柱晓,涛声夜送海门秋。随班坐听趋衙鼓,出郭看收下鱼钩。君过枞阳劳借问,射蛟台畔北山楼。——钱澄之《送何别驾次公之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