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常發現一種學習模式,那就是自己自學習路上碰到障礙時,往往我們解決的辦法不是去面對問題的核心,不是問問目前我在䅰麼下手?不是問問自己目前能先做什麼準備?
而是,做一些『非關問題核心的努力』,以我過去自身為例,自己假使碰到主科的難題時,常常就是會覺得很窒息,然後去看一些勵志書籍,但我的模式並非看一下就再度回到問題上,而是會把自己情緒投入在書中,某種程度來說,是希望透由其他的方的努力,好讓自己在遇到難題時的無力感減輕一些,其實我並非完全排斥這種排解方式。
但是,當你習慣這種方式時,會變得你的習慣思路,也就是遇到問題時,很容易就逃避,難以直接迎上困難,因為直接面對困難是一種習慣、一種態度、甚至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肌肉,需要你在每一次的任務中,慢慢地控制自己放棄的慾望,咬緊牙關去面對困難,唯有培養出這樣的肌肉,才真正有助於自身的成長。
回到文章的起頭,我認為要解決核心的問題時,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加大行動量』!
而這行動量得扣緊“核心問題”,舉例來說,核心問題像是一座碉堡,那麼你的行動量就是攻擊的武器,不管是丟石子、拿手槍、丟炸藥,
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碉堡給摧毀,如果沒完成,就得持續攻擊,直到任務完成。
這麼一個思路,是告訴自己遇到困難時,我們很容易繞路,自認未有其他途徑可以替代,但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後,我們會逐漸喪失解決問題的勇氣與決心,而會看到問題後,想出另一個合理化的理由,好讓自己更加輕鬆,可惜得是,成長的道路多是艱辛、困苦,而這也是成長的真實面貌,最後,期盼自己能逐漸積累自己解決困難的肌肉,養成迎上困難的勇氣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