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放了王辉霞老师关于《课标》解读的直播,梳理了以下内容:
一、为什么读《课标》?
王老师首先抛出的一个问题:你认为“英语课程标准、中考、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材”几个词中,哪一个最为重要?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日常的所思所为,那就是围绕中考转圈圈。
屏幕前的老师们大多认为是“学生发展”,唐艳老师认为剩余四个方面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都让我反思自己的认知。
再来看王老师的解读:这五个方面并不是非此即彼,它们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课程支撑,学生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向哪里发展?如何发展?发展学生的什么?”都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读课标的原因。(We teach who we are.)
二、2011年版《课标》的意义
1.十年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
(1)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
2011年版课标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里,王老师着重强调了“素质”和素养的区别: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素养是后天养成的。
(2)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的功能和它们的内在联系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3)构建了连贯的、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4)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强调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并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2. 十年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
(1)新课程对英语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之前是知识教学,现在不是英语教学,而是英语教育教学,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知识的,还要来培养人的。
(2)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
(3)新课程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4)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材的变革。
(5)课程标准带来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革。
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不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一个评价。
(6)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主要成就
1.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理念对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通过学科融合,凸显“育人”的功能。(双重性和素质教育)
2.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
(1)为需要学习创设有意义的语境。
(2)知识学习融入语言实际应用的活动中。
(3)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注。“从语言获得迈向人的发展”。
(4)学生课堂自主意识加强。
(关键词:创设语境、实际活动、人文教育,自主意识)
3.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1)教学设计从关注“教”转向“学”。
(2)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能力形成的促进者”。
(3)课堂教学从“固定模式”到“不同课型”。
(4)课堂教学资源和媒体资源的变化。
(5)课堂互动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多学少教,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型教学、拓展资源、互动多元)
4.英语教材的变革
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指导思想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多样化开发(人教版、译林版、外研社版、北师大版、仁爱版等)
教材是“教”与“学”的媒介,不是教学的主体,正确的教材观:增添删减、有效整合、“用教材教”。
5.带来评价理念和方法的变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3)评价机制的合理化。
(4)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评价工具的开发。
(6)测试内容的改革
(试题形式减少了对单纯语言知识项目的检测,弱化了语法项目的检测,增加了语篇在试卷中的比重。)
6.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会“反思”。
(2)对教师提出更好要求:专业知识和更加的专业能力;全面的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掌控);专业研究能力。
(3)通识培训与教师学习理念的变化。
(4)校本研修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
四、感悟
整理这部分内容,耗时三个小时,因为我不想错过王老师讲座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于是我不断地回放,聆听,记录和思考。
结合王老师的解读,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之前英语教学的盲目性和浅薄无知,是啊,“课标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我们一个论文的题目”,如果没有名师的引领,我感觉课标怡读就明白,可是,一合上书,走上讲台,就会再次开启“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
今后,我也会把各个学期的分级目标打印出来,贴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每节课前读一读,增加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