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静下心来,重新阅读《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读到前言部分中这样一句话:“英语课程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两位院士——袁隆平和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视频连线,全程用英语分享中国经验,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果和经验。轻症感染者如何护理?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未来2或5年内再次发生,应注意什么?
网友直呼:太帅了!辛苦您!
袁隆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英语谈非洲国家农业发展问题,他说到:“Because China helps them to develop hybrid rice, African countries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tomorrow.”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网友点赞: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再结合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来看,两位院士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坚持,对国家的奉献,对世界的贡献。做实在事,做良心人。
关于英语课程的六个基本理念,我逐条进行反思和总结。
1.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反思:我常鼓励学生去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字幕的电影,阅读一些英语报纸,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反思:自己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虽然有分层分组,但是对个体的特点和差异关注不多,大多数时间统一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考试。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反思:关于英语课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渐进性和持续性,我想起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脚手架原则,我们要把问题难度逐步增加,支撑性提示逐步减少,最后过渡到学生能独立回答最难的问题。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反思:结合王辉霞老师之前给大家介绍的课前Free talk ,还有我现在让我班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我深刻感受到本理念的重要性。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反思:今年初三,想起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很多时候都是以周考成绩,每天默写内容为评价的方式,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分数形式呈现出来的。
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评分应该是有分量的”,今后要再评价学生时,我要改进方法。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反思:在英语课程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向唐艳老师学习,利用晨诵,诵读英语诗歌,绘本等,拓宽了课程的渠道,增加了学生的视野。
以上是我今天阅读《课标》的收获,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