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到忍不住回味的电影了,《浮沉大亨》听起来像是典型的个人奋斗励志片,但随着影片去了解主人公布华泉的成长时,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被代入,被打动。看后发现,这部影片就像一台会引人叩问内心留声机,在展现个人命运变化的同时,也在与讨论着认识自我、人生选择、阶层冲突与变化、以及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这些话题在平日里多少有些沉重,甚至有时不敢细想,但在影片中它们却没有虚华地被一点点打开叩击着观众的心。
议题一:我是谁?
“我是谁?”
小时候当小伙伴嘲笑布华泉的黄头发蓝眼睛时,他便产生了人生第一次自我认知的疑问,我是谁?他试图问爸爸妈妈但没有得到答案。之后小表妹问她为什么和大家长得不一样,见他一脸茫然,小表妹告诉他,小伙伴眼睛是黑色的所以是黑眼鱼,而番仔你的眼睛是绿色的,你是鹦鹉鱼,番仔开始思考是不是自己在水里泡坏了。
我是谁,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思考追寻的过程
青春叛逆期时,面对东家高傲的态度当东家叫他番仔时,自尊心极强的他慎重重申,“我有名字,我叫布华泉。”而后,进入东印度公司做跑腿时,不懂英语的他先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又得到了“半生熟”这个称号,在布华泉追寻“我是谁”的过程中曾一度气愤这个称号,也曾一度隐忍这个称号,但后来当布华泉这个名字已然响亮时,主人公在自问“我是谁?”时,却很平静地答道“我是鹦鹉鱼,我是番仔,我是半生熟,我是布华泉。”
我是谁?
主人公在自问自答间也告诉我们,其实不必太在意自己到底是别人眼中的谁?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角色甚至定义,但这都是成长中的一部分。
议题二:个人选择
填写东印度公司的招工表时,好友告诉他有两张表,一张是识字填的,一张是不识字填的。不识字,可以当个技工,虽然苦干一世,但你这辈子就能安安稳稳的。识字的,一进去就叫你打杂,还要做写字楼,还要学鬼英文,好难,你学不会就算你做到老还是打杂端痰盂。在好友的一脸惊讶下阿布毅然地拿了那张识字填的表,虽然学历上只能仅仅写认识字。
就这样从做跑腿开始,之后便工边读、上夜校、后面能干的他又遇到人生的伯乐、、、、、
而后勤恳的好友虽能改造万能铁,但仍不明白为什么老外不喜欢中国人,为什么只能白白苦做,之后在愤然于现状间和其它工人一起参与了暴动,随后很快就又被当局镇压、、、、
我们无法评论阿布和好友的各自选择,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我们也会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有时无所谓对错,但是阿布和好友的选择却让我们看到了不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下对于选择的判断,更看到了在这影响下,不同的人生选择产生的不同不同影响。
议题三: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
布华泉从小在渔船上长大,那里祖祖辈辈打渔为生,过着与岸隔绝的水上生活。在阿泉的父亲看来,他就是应该继承那条借来的渔船,然后一代代传下去,但阿泉在牧师阿东的启发下阿泉21岁时上了岸,第一次识字第一次吃面包第一次穿上鞋字,之后和好友来到东印度公司的门口,看着大班坐着马车出去时,阿泉感觉到了天堂,心提到了喉咙、、、、、
阿泉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命运开始在无声中发生变化。
当阿泉与东家的冲突后,阿爸愤怒第告诉他说:我们是打鱼的,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就是这样!
但阿泉对自己说:我是新儿童,是飞机火车都会开的明天主人翁。
而后他进入东印度公司做杂役、学英语、进入管理阶层、、、、、布华泉在一路风风雨雨最终进入上流社会的同时,也感受着见证着香港的种种变化如反英抗暴、中英联合声明和97回归。
对比,父辈和东家的刻在骨子里的命运观,还有阿妈之前考船牌无奈受阻,我们可以看到布华泉个人命运的变化离不开自身对于的不屈奋斗,但也无一不折射着社会变迁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
议题四:初心与温情
影片中刘心悠扮演的Fiona,智慧与美貌并存,她是布华泉的事业上的得力助手、生活的知音,两人彼此欣赏,她让布华泉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看不到的世界,也让他的内心一度陷入矛盾与纠结……
而杨采妮扮演的妻子阿娣,是位朴实和善良的渔家女,在最美的年纪与阿布携手,但随着自己与丈夫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交流内心陷入煎熬,她自知无力帮助丈夫,出于对丈夫的爱默默地坚强。
虽然布华泉心中也感激Fiona的出现,但他没有忘记曾对阿娣唱过的找针容易找妹难,更在回想这些年阿娣的默默付出时,意识是自己让阿娣封闭了内心,而仰慕布华泉的Fiona离开时,告诉他:“你一定要回去告诉你的妻子,你是怎样地爱她。
影片最后,阿布为阿娣买了新的助听器,在厨房为妻子轻声唱起了当年的咸水歌:“买包花针随路撒,找针容易找妹难,阿妹呢?”这里有初心有爱有责任,也有他对胥家人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
有人说这部影片展现了港人的奋斗,有人说这是一个城市的缩影,还有人说这是一部寻根片……所以《浮沉大亨》看似是要讲一个大概能猜到的故事,但如果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角色经历快乐、迷茫、思考、奋斗的时,会被其中的种种牵引,引出一个个与我们现在或者过去相关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