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写作是需要天赋,尤其是小说,但本书告诉我们写作的能力是能通过训练达成的。作者在34岁时,读到一篇访谈,说的是一位律师在劫后余生后,确定了自己要成为作家的梦想,并最终出版了一本小说。这篇访谈,也重新点燃了作者的梦想。如果你有类似“挥之不去”的梦想,请不要放弃,当然这本书只能教你如何写作,其他的还需要你自己去找寻。
一、准备
准备在书中的篇幅虽然不大,但我觉得需要重点说一下。
1)激励自己。作者的方法是定制一个印有“作家”的马克杯;在墙上贴上偶像斯蒂芬•金的照片;想象畅销书封面印有自己照片的效果。
2)勇于尝试。把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新技巧都运用起来,别怕写得不够好。
3)别紧张。“自由又任性地”写作就好,处于焦虑状态,绝对写不出好作品。
4)“先写,再写好”。对于初稿,用不着精雕细琢,快速写出来就好了。记住要尽快的写出初稿来。
5)定下工作量。就比如村上春树,每天会写上四、五个小时,每天写上十页,一写就是35年。当然如果不是全职作家,用不着这么勤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要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
6)不要放弃。如果你真的喜爱某件事情,就应该立即去做,并坚持下来。
二、设定情节——LOCK系统
小说说白了就是一个故事,而决定故事好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情节,一个是结构。我们先说说如何设定情节,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个设定情节的原则——LOCK系统。L代表主角(Lead)、O代表目标(Objective)、C代表冲突(Confrontation)、K代表冲击结尾(Knockout),下面我将详细说明。
主角:一个有趣的主角和引人注目其他角色,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可以利用认同感、同情、佩服等情感让读者带入角色中去。
目标:就是给角色加上一些需求、渴望的东西,目标是小说的驱动力,可以让人物自己动起来。目标可分为两种形式,取得事物(信息、宝藏等)和逃离事物(困境、杀手等)。
冲突:能让读者的兴趣再次飙升的元素,可以给主角制造障碍,让读者为之担心。
冲击结尾:故事的结尾一定要有力道,要有升华。有个心理效应叫“峰终定律”,说的是:如果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反之,如果结尾的力度不够,前面写得再好也会让读者对整体印象大大减分。许多“烂片”,都是因为结尾没处理好。
练习:参照LOCK系统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主角为何吸引你?主角想要追求或逃离什么?故事什么时候进入“高潮”?主角追求目标时,面对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看完结局你感觉如何?为什么这个结局很棒?
此类的练习书中有很多,以下就不一一摘录了,如果认真去做,会有不错的效果。
三、用结构稳固情节
说完了情节再说结构,好的结构,不仅能稳固情节,还能协助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书中把结构分为两部分——“三幕”和“两扇门”,按照小说的顺序分别是:开头、第一扇门、中段(混乱)、第二扇门、结尾。下面详细说明。
开头:需要把焦点放在主角身上,尽快让读者与主角产生共鸣。除此之外,开头还要自然的交待背景和小说基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沉闷的说明作为开头,比如有些网络小说喜欢一上来先放几章设定。可以先讲故事,再慢慢通过角色的口替你交代。
第一扇门:在故事开始不久,就要引入矛盾。现状被某些事情打乱,让主角面临抉择,并通过磨难接受自己的使命。
中段:这个部分重点是制造冲突,营造紧张氛围,加深角色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关心故事的发展,并铺陈结尾的最后决战。
第二扇门:通常是重大线索被发现,或面临严重的危机,将情节引向高潮的时候。
结尾:把所有的铺垫都处理干净,并尽可能找到可以升华的点来。小说基本结尾有三种:主角达成目标;主角没达成目标;读者不知道主角是否达成目标。对于新手来说主角达成目标,并正面结局收场,更容易把控。
四、如果找到情节点子
书中找情节点子的方法很多,虽然我是个不缺点子的人,但看了也有不少启发,就挑几个说说。
首先要注意的是,每周至少一次不少于30分钟,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任何点子都可以,不要给自己设限,都记录下来。
1)“如果”游戏。当遇到有趣或你认为不错的素材时,可以记录下来,汇总成一份“如果”问题表。定期询问自己:如果发生不同的情况会怎么样呢?造成这个结果,可能有什么别的原因?等等。
2)写书名。多想几个很酷、有趣的书名,然后再构思故事情节。
3)重塑你认识的人。以熟悉的人为原型,重塑一个不同性格,不同外貌,甚至可以是不同性别的角色。
4)最糟的事。想象你身边可能发生最糟糕的事情,或者搜集听说的糟糕事情。
5)梦境重塑。每天刚起来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别做,先写下“其实我真正想写……”
好了,这本书就说到这里了,感谢你的阅读。这是“21天21本书”的倒数第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