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研修的第一节面授课,主题是《道理、心理、合理》,新阳光的小厅里差点被挤爆。老师虽然连日讲课,却是风采依旧。课堂上仍是信手拈来,抛出一个个实用、好用的理论串。其中有一串就重温了心理世界的减多增少原理。
物质的世界遵从减少增多的原理。这个很容易理解,我有两个苹果,给你一个,我就少了一个,这是小孩子也懂的事情,不必赘言。
而心理的世界与物质的世界从某种程度来讲是相反的,遵从的是减多增少的原理。啥叫减多增少?烧脑,举个例子。
一个中学生,某天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第二天,他怕再被老师批,不去上学了。由于减少了行动,他的心理问题增加了。本来第二天老师可能早就忘了昨天批评过他,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是因为他不肯去上学,老师又来找家长,家长也批评了他,他更加不敢去上学,渐渐变成了厌学的问题。这就是(行动)越减(问题)越多了。增少呢?如果他照常去上学了,见了老师的面还主动打了个招呼,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的话甚至还可以主动找老师认个错,那师生之间的关系反而比以前还融洽了,问题迎刃而解。
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逃避。正所谓越减越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上课时老师问:农民用什么方法来治牙疼呢?想不到吧,答案是含一口凉水。凉水入口,人疼得嗷嗷叫,但没到五分钟,痛感就消失了。这就是老百姓的智慧。
上学时学过的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句话虽是文学语言,但也印证了心理世界的减多增少原理。翻译成心理学的语言就是:直面困难作出行动,恐惧就会减少。更厉害的是高尔基《海燕》中结尾的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当你期待困难来临的时候,还会感到恐惧吗?
之所以今天日记重点写了这个知识点,是因为自己亲身体验到了心理的奇妙变化。有一段时间我和老公冷战,每次见面都如临时大敌。虽然互不理睬,但大脑中想象的战斗可是一刻都没停过。那时恰好在课上听到老师讲这个原理,就决定回家试一试。回家后我做了晚饭,去书房叫他吃饭,没想到只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使一个月来堆积起来的隔阂顷刻轰塌。其实事情本没有什么严重的,但冷战时我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两个的矛盾上,问题越建构越多,而当一个行动打开沟通的大门,才发现那都不是事儿。两个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你是在与另一个人在你心中的形象打交道,而这个形象是什么样子,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