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富贵,人世繁华,这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然,古人云:“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人生在世,一瞬间,飘忽而过,就如西沉之日,无限美好悄然离去。
荣华富贵,也不过是白驹过隙,草上之霜,转瞬即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既然人生如白驹过隙,富贵如过眼烟云,我们何不知往鉴今,知足常乐,知无不为呢?
“食色性也。”每个人都有追求舒适,乐享富足的权利,这乃人之天性,无可厚非。
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亦是如此,是取之有道还是巧取豪夺,是用之有度,还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正如辛弃疾所言:“富贵是危机”。虽然短短5个字,却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这位抗金英雄的梦想终未实现。
他怀揣着报国的梦想,晚年的生活郁郁寡欢,他写了好多幽默谐趣的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些词,看似幽默,实则内核中隐含了巨大的悲痛和对人生痛彻心扉的感悟。
他的身世之悲,家国情怀,怀才不遇,都在这些词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谓是欢笑中蕴含着眼泪。
词人刘克庄曾赞赏地说,“稼轩的词作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绍熙五年(1194年),词人任福建安抚使,因其壮志难酬,仕途屡屡受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已心灰意冷,准备回乡归隐。
谁知,他的想法一出就遭到了儿子的强烈抗议和阻挠。
他的儿子不想让老爸退休,想着让父亲做官再大一些,再多置些田产。
因为,当时宋朝的统治者为笼络人心,用极其优厚的待遇,来换取士大夫对他的忠诚。
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一书中对南宋俸禄给出了四字评价:“给赐过优。”
南宋的俸禄超过了北宋,他在书中说,“视元丰禄制,更倍增矣”。而元丰年间又超过北宋前期的俸禄。
所以,南渡之后,官员的俸禄达到北宋建国以来最高点。
也就是说,官位等级越高,工资待遇愈加丰厚。这样细算下来,如果辛弃疾提前退休,那得损失多少啊。
而当时纸醉金迷的社会风气已成为常态,宋朝的士大夫对购置田产、经营宅邸十分热衷,可以说盛极一时。
所以说,辛弃疾的儿子才要极力阻扰老爸提前退休,因为这银子好捞,还没捞够呢!
正是因为南宋士大夫们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导致不肖子孙比比皆是,上一代还是富贵人家,下一代就有可能因为挥霍无度而落得不能温饱。
所以,面对儿子的阻扰,辛弃疾非常生气,于是写了这首词来骂自己的儿子。
他告诉儿子,“富贵是危机”,“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张嘴吃饭,需要几个勺子?能吃饱就不错了。
最后还严厉警告:“对于田产,不要太贪得无厌。那些不义之财带来的富贵,注定是危机四伏。”
物质生活再丰富,一个人所需要的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家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终是过眼云烟。
看来,我们的大词人对比那些士大夫要更胜一筹哈,他不仅看透了功名利禄,而且对子孙的不当行为和言论,也痛骂教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真是难能可贵的。
《最高楼·吾衰矣》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宋•辛弃疾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作品。词人通过暗喻的表现手法骂尽迫害他的当权派和追求利禄的俗人,并且表明了因政治失意而打算归隐、求乐于田园的志趣。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这是该词的小序: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
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上片的意思是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贵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
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
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
最高楼:词牌名。
乞(qǐ)归:请求退休归田。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田产未置:还没有置备好田地产业。止:劝阻。
衰(shuāi):年老。须:等待。
富贵:有功业。醴(lǐ):甜酒。抽身:退出仕途。
得米弃官归: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曾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弃官归隐之志。
上片开篇三句直接驳斥儿子用以阻止词人引退的理由,有针锋相对之势。
词人的儿子认为词人此时的官位还不够,积蓄的俸禄还不足以购买丰厚的田产,言下之意希望父亲能继续升官。
而词人劈头便说:“吾衰矣。”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便以富贵的时机、富贵的忧患来回应。
上片的后面五句全部是用典,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穆生和陶渊明。
西汉楚元王刘交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位贤士为中大夫、礼贤下士,席上专为不喜饮酒的穆生设醴,而其孙刘戊继任为王后忘了设醴。
穆生看出楚厉王怠慢背后潜伏的危机,毅然辞官。
陶渊明曾担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意以五斗米的官俸而低头向乡里的小人,便辞官而去,在农村种地,不求闻达。
词人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渊明为师,有及时归隐、远离官场的意思,与儿子希望自己继续留在官场,等待词人以后富贵的想法背道而驰。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下片的意思是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
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
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
葺(qì):修缮。
佚(yì)老:安乐闲适地度过晚年。
亦(yì)好:退隐归耕,虽贫亦好。
匙(chí):小勺。休休:罢了,此处含退隐之意。
甚(shèn):什么。
后片,前两句都在第三字后断开,造成了节奏和语意上的奇峭。
作者不仅想到了归隐,而且连归后闲居处的亭、园的名字都想好了。
“闲饮酒,醉吟诗”两句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两句引用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不如看淡。
“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三句不仅否认了富贵,而且否认了满足与不满足。
上片说做官的道路危机四伏,要以穆先生、陶县令这些以前的贤人为师,早点隐退,不要期待功名富贵,言外之意包含对朝廷不能用抗战志士的不满。
下片想象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乐趣。
整首词的语言看似平实通俗,实际上却贯穿各种典故和对前人作品句子的化用。通过给儿子讲述道理,把辛弃疾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形象体现出来。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