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个从青春期到青年时期趟过抑郁情绪这趟浑水的人来说,总是非常能够理解和共情正在经历这种阶段的人。
他们并非看起来沮丧失意,甚至很多人看起来和众人也没什么两样,但也都曾陷入到一种心力枯涸的境地,准确来说,更像是溺水的人,急切的想去抓住些什么。
不同于活得十分具体的人,只需要处理好生活繁杂事务就可以。
在这种阶段中,往往更需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但太多人往往不理解更污名化这种情绪,直接扣上抑郁症的帽子,甚至在自查中就慌了神,在客观生活遭遇大量不顺后,再去医院做主观性测试,然后直接被盖棺定论陷入终日惶惶然的自怜自艾中。
然而任何严重的精神类疾病除了先天外,前期几乎都是情绪问题,有些只需要沟通疏导,换到一个温和有爱的环境就能解决的事,直接开了药方用激素的分泌来压制,却对本身的环境和认知置之不理,可谓是本末倒置的简单粗暴做法。
这样的人更加需要自救,毕竟有内心缺憾的人,往往对“懂和理解”有着深切的迷恋,但依仗他人太凭借运气,也并非是长久之计。
而敏锐细腻的高敏感人群,不考虑阶级家庭与环境,生来就是一个hard模式,心仿佛是一块裸露在风中的伤口,轻微吹动,就有刺痛和感知。
我在小的时候常常觉得不公,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享受这么一二分的甜,我们这些人却得感受那八九不如意的双倍,凭什么?
带着这样忿忿不平的情绪缝缝补补了好些年,逐渐修炼成被冠以理性、通透的评价,所以我懂这些人的来时路。
2
心灵走过了无数褶皱的我,至今为止仍然非常沉迷于深度思考和deeptalk,更注重个人的感受情绪与观点,这些年下来,也触及到了不少人相对于真实的灵魂。
但几乎所有的共通点都指向对生活的兴致索然,提不起劲的状态。
毕竟越了解规则,就越是看得到未来生活一眼到头的预判场景。
互联网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人探究到自我力量的渺小,有种身处玻璃罩子,眼却望向万花筒里的繁荣盛世的观感,你看得见,但你摸不着。
青春期的孩子每天五六点起,学习至十一二点的比比皆是,无数人畅想着美好的未来,所有人有个思维定式是只要……就能……,殊不知大多是有限游戏里内卷化的牺牲品。
企业用工方不愿意招聘有创业背景或者35+的职场人,就是这些人对于社会运行规则大多有了概念,再也不是当初因为领导的一句升职加薪,分工股权就能致自己的身体健康于不顾的状态。
更多是有的放矢的博弈,一旦不平衡,立马撤退,毕竟熬坏了身体,作为零部件被淘汰掉,那么只有家庭为你兜底。
相信有时候是无比美好又珍贵的词语,它暗示着希望,信任和对未来的期待。就像中年人往往看着少年的意气风发陷入了沉思和向往。
如今结婚率的持续走低,是大多数年轻人发觉了这是社会统治制度的规训,是思想观念的既定枷锁,爱情和婚姻并不是因果关系,一个是转瞬即逝的化学反应,一个则是一本有着善意伪装的经济账,其中包含着混沌中的七情六欲。
每个时代的产物不同,那么互联网这个时代就是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社会边角料的底层人类而言,谈自我意识实在是有些奢侈。
但是看了如此多闹剧怨侣和相濡以沫,也许婚姻并非不好,但总有运气没那么好的人,哪怕一叶障目自欺欺人,也实在没法被起哄着催促着进入这个围城。
毕竟再糟心的班,它只切割人生的一小半时间,但一个糟心的伴侣却要融入你的大部分人生。
也许抑郁情绪并不是矫情,而是过度文明化的身体在发出警报。
3
前些年看到一句话“当一个活着回来的少年,少年这个意向,从不在于年龄,更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心性与志向。”
这些年被评价为“感觉你永远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在你身上能看到一种生命力。”这样说不来是好还是坏的评价。
其实就是一种还没彻底认命,还在挣扎,还没有彻底被生活打趴下的状态。
然而谁不曾陷入过习得性无助呢?
就像那只无法逃离电击的狗一样,人和动物一样,当多次失败之后,再也没有心力挣扎,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逃脱的时候,那么就会彻底趴在原地。
可是总是要起来和生活搏斗的吧,毕竟人是从骨子里就向往着生机勃勃和向上走的力量。
前些年我从彻底文艺化的内心世界走出来,发现就像许知远在《十三邀》里所表达的那样,大部分企业家看起来都生机勃勃,能量满满,而所有搞文艺的都特别不忿,沮丧还无力。
我深以为然,文艺工作者大多都善思而行寡,在颅内世界做困兽之斗。而那些融入在商业社会的建设者们,从生活中不断得到正反馈的过程中,建立的是信心,是力量感,是生命力,是高能量的状态。
而这是做事赢过的人特有的状态。
去扎扎实实的做事情,将所有虚无的情绪和感受变成一件一件具体能掌握的事,将注意力从关注圈和影响圈里跳出来,只放到内核圈中,做生活的建设者,获得生活中微小的正反馈。
就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
“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当你转念,凡是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哪怕是一种阿Q精神一样的精神胜利法,但当你从一件事中提取好的感受、对他人讲述善意的话语、做能帮助别人的行为,那么这些小小的转变,可能就如蝴蝶效应一般,煽动来了生活给你的一些小确幸和温暖。
而这背后就是盎然的生命力与高能量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状态会让你充满力量,而这个时代特有的低能量态,在这种力量的摧毁下将荡然无存。
在唯物的客观世界里解决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和困境。
在唯心的主观世界里爱护自己的能量与生命力。
这才是生而为人的终极奥义。
这也是我趟过这趟心灵褶皱之旅的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