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理论基础。而行为经济学研究则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去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心理因素。
行为心理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和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
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
2
五大原理:
1)确定效应
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
2)反射效应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作“反射效应”。
现实是,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称其为“反射效应”。
3)损失规避
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卡尼曼认为,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正效用的2.5倍。
4)迷恋小概率事件
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前景理论指出,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人的“心是偏的”。在涉及收益时,我们是风险的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
归根到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5)参照依赖
所谓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参照点而言的。参照依赖理论: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同侪悖论:在相同的条件下,人们总是喜欢把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定格在和其他参照物的比较之下,从而做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人们在做决策,并不是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参照物来判断。
3
前景理论决策过程
第一阶段: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1、框架(维度、焦点、边界、固化)
2、参照点
第二阶段:评价阶段。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
1、价值函数
三个特征:大多数人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
2、权重函数
决策者根据结果出现的概率作出的主观判断。
4
传统的经济学是规范性的,教育人们应该怎么做。受心理学影响,更应是描述性的,主要描述人们事实上是怎样做的。
风险理论演变:最早的期望值理论,到期望效用理论,再到最新的前景理论。
使用好前景理论可以最大化帮助我们在个人投资决策、个人消费决策作出相对理性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