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复利:用经济学思维谈爱与亲密关系》
简介
浙江大学出版社,作者黄徽。本书从经济学视角,围绕爱、婚姻、家庭等日常话题,阐释它们的本质。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论述爱、婚姻与亲密关系,帮助你更好地选择爱、被爱、不爱。
观点
物化是一切不道德的根源。
时间是宇宙中第一重要的变量,只有在长期复利的心智模式中,时间才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
当存在爱的复利时,如果想在一生中收获最大的幸福感,那么就要做两件事:活得长,爱得专注。
真正的爱是要尊重她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可以独立思考、自主行为的人。
择偶不是购物,也不是拼图。
“没有奇迹,只有累积”。爱的累积就是爱的奇迹。
概念
爱
爱是领略、守护和成就她独有的美(领略同时有发现、理解、品尝、欣赏的意思)
自爱
领略自己的美,是自信。守护自己的美,是自尊。成就自己的美,是自强。自主感和自信相通,归属感和自尊相通,胜任感和自强相通。
被爱
自主感是被领略了自己的美,归属感是被守护了自己的美,胜任感是被成就了自己的美。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说到底就是被爱的感觉。当真切地感受到被爱的时候,应该是一种被唤醒的感觉。是从慵懒混沌中醒来,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明媚了。
爱的复利
爱能产生复利是由于爱可以而且本该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他的爱激发更多对方的爱,对方的爱又激发更多他的爱,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了爱的关系,他之后可以从这段关系中收获的幸福感,是可以随着投注的精力和时间按复利增长的。可以把爱的复利理解为两个人共同浇灌的一棵爱的小树,小树随着两个人的爱的积累最终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或者像刘瑜写的:“爱情它是个小动物,要抚养它长大,需要每天给它好吃好喝,没有点点滴滴行动的喂养,crush(心动)就那么昙花一现,然后凋零了下去。”
复利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不仅影响人们做事的策略,还影响着人们对事情的归因和期望。归因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伴侣双方的归因模式能决定对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复利的心智模式和买卖交易的心智模式之间是有根本差别的。买卖是一次性的,而复利的投资是长期的。买卖看重的是当下,复利的长期投资放眼的是未来,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不断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因为买卖是一锤子的,所以它是不能容错的,这笔买卖要么赚到了要么亏掉了。而长期复利的投资过程是可以容错的。
爱的反面
很多人以为爱的反义词是恨。另一些人说不对,爱的反义词不是恨,是淡,是漠然。我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也不是淡,是鄙视(despise)。鄙视同时包括轻蔑(contempt)和厌恶(disgust)两重意思,轻蔑是觉得对方低我一等,厌恶则是觉得对方丑恶。鄙视是最能毒害婚姻关系,或者说毒害所有人际关系的。鄙视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冲突,而不是和解。”鄙视人的时候不把人当作人,不能领略对方的美,也不会去守护和成就对方的美,反而是在获得自负感的同时完全拉开和对方的心理距离。
幸福
幸福有这么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第二层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关心粮食和蔬菜;第三层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是布施。人生要有幸福感,无非三件事:珍爱身边人、珍爱枕边人、珍爱自己。一生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累积的爱的复利。
性爱
性爱是在身体层面上两个人相互成就美的终极仪式。性除了带来感官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益爱的复利。性可以增益爱可能是源于具身认知。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
婚姻
婚姻是两个人相互守护爱的终极誓言。从复利的心智模式,婚姻是有明确的风控的爱情。爱情是脆弱的,婚姻是为了反脆弱。
爱的艺术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过,爱是一门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艺术。西方心理学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能由三个构成成分组合而成。
1、亲密(intimacy)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
2、激情(passion)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激情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
3、忠诚(commitment),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有个说法,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这句话非常贴切。
归属感
归属需要和我们伴侣的身份、地位并无多大关系,只要他们能给予我们持续的关爱和包容,我们的归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网上有篇文章说,女人最怕的是三样东西:黑暗、绝望和时间。归属感就是有一个让你对这些都不再害怕的人。归属感就是当郭靖说:“用不着说。我不能没有她,蓉儿也不能没有我。我们两个心里都知道的。”
浪漫
浪漫就是给你的爱人有常中的无常,比如“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和无常中的有常,比如“我在这里等你”。
其他
怎样提高爱的复利的收益率
重点就在于这个正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里包括周而复始的两部分:爱和被爱。现在,大家对于爱是一种能力的概念已经不陌生了。但是,被爱的能力,或者说有能力去感受被爱,则往往被大家忽视。有些爱无能的朋友,主观上也很想去爱,但问题在于他感受到被爱的能力退化了,因此建立不起这个正反馈过程。换句话说,他的心太坚硬,不柔软。
择偶不是购物,也不是拼图
人们在择偶中常有的一种心智模式是购物。这种心智模式带来的最大的问题还是物化。物化是一切不道德的根源。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一个老姑娘更像是个无人问津的商品——这是消费社会中最大的失败;而相比之下,一个离婚女人不过是一个被用旧的商品罢了——至少,她被消费过。我用八个字形容这种物化女性的说法:振振有词,不知廉耻。
关于婚姻市场的鄙视链
在婚姻市场中,鄙视是普遍的。每一列条件(收入、身高、学历、相貌等)都已经形成了完美的鄙视链:一个人要和有钱人结婚,是因为他可以因此鄙视他的朋友们;他不能和不俊美的人结婚,因为担心会被朋友们鄙视。婚姻市场中有一条条鄙视链,满满的全是鄙视。《婚姻的意义》一书中写道:“结果,当代人的约会变成一种极其拙劣的自我推销过程。你必须漂亮或有钱才能约会,才能找到伴侣或配偶。而你想找个漂亮或有钱的伴侣,是为了维护你的自尊。” 购物的模式发展到极端,或者是永远的待价而沽,或者是彻底物化的“集邮”。集邮者只有收集的贪欲,把对象的特质更抽象化到单薄得像邮票,而他自己也许再也不会爱了。
关于择偶标准
如果必须要列出几条择偶的标准,傅雷写道:“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显然,傅雷也是从风控的角度来思考的。
关于择偶过程中外表的重要性
我只想说: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看重内在;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内在都还没有精彩到足以让别人因此忽视我们的外表,就好像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努力到可以拼天赋的地步。如果和一个你完全不曾心动过的人结合,相信我,未来有一天你一定会感到后悔的。因为在没有一丝天定的神秘感之后,你所有和他结合的理由都是世俗的。而所有世俗的理由都是苍白的,是经不起质疑的。
用操作系统来类比三观
如果用计算机来比喻人,比三观更实际的是看每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术语中,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资源管理、程序控制和人机交互等。对于人来说,资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可量化的部分中最重要的是财富,不可量化的部分中最重要的是心力;程序控制在人的层面来讲包括自控力、习惯养成、压力缓解等;而人机交互,自然就对应了人际关系方面。
恋人分手时最常见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所谓性格不合,其实正是说两人的操作系统不兼容。这个社会的分手和离婚越来越多,是因为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自身的兼容性变得越来越差。傅雷说相忍相让,《圣经》里讲爱是恒久忍耐,忍是提高自身兼容性的法则。
选择长期单恋的朋友
选择长期单恋的朋友不明白爱的复利的意义。前面说过,爱能产生复利是由于爱可以而且本该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他的爱激发更多对方的爱,对方的爱又激发更多他的爱,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单恋则是在这个本该生生不息直至终老的过程中,只迈出了头0.5步,便戛然而止。单恋的朋友选择停在这里,反复地叩击不会打开的大门,试图唤醒门内那个装睡的人。如果他懂得爱的复利的道理,在他明白对方在装睡的时候,就应决定离开。
你永远都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呢?我只想到一个可以试试的办法:如果可能的话,咯吱他,挠他的痒,惹他笑。之后不论如何,至少他曾经因为你笑过。
婚姻中的矛盾
婚姻中的矛盾往往并非来自大事协商上的纠纷,而是未协商的点滴小事造成的抱怨的积累。比方说,女人心想,这厮怎么今天又买了豆腐回来,每天都要吃豆腐吗?男人呵呵,不知道状况。男人心想,贼婆娘今天又等老子来刷碗。女人呵呵,没在意。每一个抱怨都是小抱怨,但日积月累也有了抱怨的复利。规矩一般是隐性的,适当的显性表达沟通并加以总结明确或许会更好。男人可以说,以后家里的碗都由我来洗,因为你的手娇贵。人和人之间极少会有沟通过度的情况,从来都是沟通不足。我们的心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协商。大事靠协商,小事靠家规。
两个人之间最好的关系
两个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自由自在的关系。换句话说,这两个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既自由又自在的。我在这里说的自由,显然不是指某些人所鼓吹的性自由。我说的自由是独立思考、自主行为。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写道:“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如果真的了解自己所想要的,而不是他人所希望自己想要的,并且为之行动,便是自由。
自在是一种佛家的通达无碍或者道家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生活。所谓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应该想的是临终时对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还有没有亏欠、有没有愧疚。如果某一天即使就这么突然离去了,也可以做到对这个世界无所愧疚,那么这随时都死而无憾的状态就是自在。
不自由的人是过分依赖的,不自在的人是过分焦虑的。在婚恋关系中,当一方不愿意或者说不敢给另一方自由的时候,常常是因为他自己不是一个自在的人。他不自在,他很焦虑,他太想抓牢因为害怕失去。举个例子,有人问:“女生太过主动是不是会把对方吓跑?”吓跑对方的不是主动啊,是焦虑。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结婚以后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就当这婚还没结。”人生永远在路上。火车进了站,还是要再出发的。要回答“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其实应该先回答一个问题:“爱情从什么时候开始?”爱情从双方的互相心理认同开始,从起心动念的那个时候起算,不需要经历什么特别的仪式。从那时起,两个人就开始累积爱的复利。
结婚只是经历了一个仪式,并不是说爱的复利的过程在中间重启了一下。比如美国有研究发现:当开始一段恋爱关系的时候,人的自尊感会提升;当关系可以维持超过一年时,自尊感会持续提升。分手会降低自尊感,而其影响在一年后就不在了。结婚对自尊感没有影响,这个研究的结论跨种族、性别、年龄都成立。所以,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它只是爱的复利的旅途中的一个里程碑。
人为什么会有鄙视
恨和爱是对立统一的,可能相互转化,所谓由爱生恨,由恨生爱;淡是爱到尽头后的归零,总还是有旧情复燃的可能;而鄙视是不可能转变成爱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单恋王语嫣,游坦之单恋阿紫。两个人都非常痴情,为什么结局不同呢?正是因为阿紫鄙视游坦之,而王语嫣并不鄙视段誉。
鄙视源自人那与生俱来的孤独。弗洛姆写道:“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要克服孤独感必然要去和他人建立关系。有两种选择:一是建立爱的关系,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二是建立鄙视链,试图由被鄙视者反衬出自己的定位。
鄙视和物化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鄙视人的时候不把人当作人,不能领略对方的美,也不会去守护和成就对方的美,反而是在获得自负感的同时完全拉开和对方的心理距离。鄙视不是一种天然的情感,甚至可以说是反天然的。我们不仅在动物身上看不到鄙视,在小朋友那里也看不到鄙视。鄙视是在社会中后天习得的,是这个社会之殇。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为什么鄙视在持续增长呢?有个词叫“累觉不爱”。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面前,我们的心力太涣散。爱比鄙视需要更多的心力。每个人都会在一些场景下有鄙视,不论显性的或隐性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尤其在我们处于心力稀缺状态的时候。鄙视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美国的种族间,在印度的种姓间,在中东的宗教间。比如要理解日本就需要理解它的文化中鄙视和反鄙视的怪圈。国内之前有一些社会现象,往往被总结为仇富。其实老百姓们愤慨和反对的都不是富,而是少部分人由富带来的鄙视。
而另一方面,即使付出代价,也要对鄙视说不,正是人类独有的最可贵的品质。想想那些最伟大的人,马克思、甘地、曼德拉等,他们的毕生事业都是在反对鄙视。爱和鄙视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大的区别在于,爱的关系是直接的“人—人”关系,而鄙视关系总是要通过物的,是“人—物—人”关系,鄙视总是需要一个逻辑:我有它,你没有它,所以我鄙视你。正因为鄙视不是天然的,我们总是需要去找一个理由。
胆怯是残暴的根由
被鄙视的溢出是家庭暴力施暴者残暴的根由。他们只能去虐待更无助的群体以证明他们还可以从被鄙视端换到鄙视端。再往本质上说,家暴的原因还是一切不道德的根源——物化。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写道:“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如果有限游戏有获胜者,那么这个游戏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终结。有人获胜,有限游戏便终结了。”我们太多人正是错误地把婚姻当作了一场有限游戏: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到达的心智模式。我们往往没有认识到爱是一场无限游戏,爱的目的是延续爱,也就是为了获取爱的复利。
爱本来就应该是传奇
“事实上,无限游戏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游戏结束,让每个参与者都一直参与下去。” 婚姻是爱的无限游戏里的风控,它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游戏结束,让每个相爱的人都一直相爱下去。“无限游戏参与者会避开任何结果,对未来保持开放,令所有剧本作废,我们应该称无限游戏为传奇性的。
人类婚姻史的演变过程
人类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几种重要的心智模式:占有、交易、合伙、复利。而这几种心智模式,刚好可以来理解人类婚姻史的演变过程。
比如说,人类各个文明的古代社会,婚姻制度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占有”。它实际上规定的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男人们通过婚姻制度相互承认:这个女人是这个男人的法定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不得随意侵占。
进入到近代商业文明之后,婚姻制度的本质,从占有变成了交易。一桩典型的近代婚姻,是女性以自己的年轻美貌,来换取男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比于“占有”模式,这种“交易”模式有一定的社会进步,因为只有在法律上平等的两个个体之间,才谈得上交易。
而到了当代,我们不再以“占有”和“交易”模式来理解婚姻,不过,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就是认为婚姻是一种合伙,两个人合并资产负债表、组建利益共同体,各自为家庭作出贡献。
应该说,以“合伙”模式来理解婚姻,比“占有”和“交易”要更接近现代婚姻的本质。但是黄徽认为,这还不够。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超越“合伙”模式,以“复利”模式来理解婚姻。所谓“复利”模式,就是要在婚姻这个利益共同体内,对“爱”这个标的做长期投资,这个投资是可以带来复利增长的。
最后
这个“爱的复利”模型要跑通,取决于正反馈回路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爱的能力,也就是给予对方爱的能力;二是被爱的能力,也就是感受到对方的爱的能力。如果双方都具备了这两种能力,正反馈回路畅通无阻,你们就可以尽情收获“爱的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