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12月25日。
傍晚,月儿从市里回到老家,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说道:“孩子他爹!已经定了,说好了让我们两个,在74年1月1日,正式上班!”
她说这话的时候,泪水早已模糊了她的双眼。
全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欢呼雀跃,纷纷说:“太好了!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鸿骥急切地问道:“月儿!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鸿骥声音开始颤抖,眼里热泪涌动,他动情地说道:“月儿!我太激动了!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这得感谢你,感谢你这一年来的执着和不放弃。这一年的劳碌奔波,让你受苦了!”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月儿也是眼含热泪地说道:“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没白忙!”
虽说是等来了好消息。
但是,有明文规定,年龄超过16岁的子女,不得返城。
1974年的1月1日,阿萍她刚好16岁。
没办法,月儿只好把阿萍,阿辉,阿莲她们姐妹三人的户口进行了变动,把本来是间隔两岁的三姐妹,改成了间隔一岁。
阿萍降了一岁,阿莲往上提了一岁。然后,阿萍15岁,阿辉14岁,阿莲13岁。让大队开具了证明信。
这一改,阿萍总算是可以回到市里了。
小文和小武却只能继续在农村务农。
高兴之余,月儿又开始为两个儿子感到难过,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小哥俩将要过着没有父母的照顾,没有姐妹们的陪伴,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于是他们两个,又成了月儿放不下的牵挂。
小哥俩为了不让父母伤心难过,也是一再地说:“娘!你们就放心吧!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不用为我们担心,我们迟早都要独立,就让我们锻炼锻炼吧!”
月儿听了他们说的话,觉得也很有道理。也是啊!他们早早晚晚都要学会独立,要独自的去面对人生,想到这些,心里略微感到好受一些。
12月26日,月儿带着大队开好的证明信,急忙赶到市里。到了那里,她直奔单位去找领导盖章,并开具了相关证明信。
她一刻也不敢耽搁地到所管辖的派出所落户口,她生怕有变。
等把这些相关手续都落实好之后,就已经到了12月的27号。
12月27日这一天,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阿萍,觉得终于可以回到市里去了,心中有着无限的遐想,又有些难以割舍。
不由得让她想起了,她刚到初中一年级报到的那一天。
因为,她的升初中的考试分数是:平均分数是61分。
老师把她当做差等生,安排她跟班长同桌。
这时,有个调皮捣蛋的男生跟班长孙奎说:“孙奎,你知道?你的同桌在小学的时候,她可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一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
孙奎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没理会他。
在他们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中,阿萍她的语文,数学,物理,全部都是一百分。
初中一年级,一共三个班,唯独她一人考了个满分。
这让那个骄傲的班长,觉得不可思议。
接下来,在期中考试的时候,阿萍又是考了个满分。
让她们的班主任王秀琴老师,对阿萍也是刮目相看。
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上完第二节课的时候。
王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初中一年级,准备发现一批团员,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主动递交申请书,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
直到星期五的下午,阿萍她也没有写。
她觉得自己是地主出身,写了也白写,何必自讨没趣呢!
这时,她的最要好的两个女同学,梅梅和素素,说:“阿萍!我们两个都写了申请书,你也写一份吧!碰碰运气吧!”
听了她们两个说的话,阿萍她才说:“好吧!听你们的,我今晚回去就写。”
到了星期六下午,快要下学的时候,她才把申请书交给王老师。
当王秀琴老师接过她的申请书时说:“王萍!你呀!真是把我急死了!你怎么不早点交呢?”
阿萍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说:“我觉得我写了也白写。”
王老师说:“你怎么知道呢?你就放心吧!我已经为你找好了入团介绍人。你就等着吧!”
在一天上午刚上课,王老师就在班上公布了团员名单,一共有三个人。一个是班长,一个是素素,最后一名就是阿萍,当时,把阿萍激动的也是热泪盈眶。
这也是她上学一来,第一次得到的政治荣誉。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了无数遍:敬爱的王老师,谢谢你!是你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你。
通过这件事,让她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你越是刻意去追求,你越是得不到。相反,你无意去强求,它却自然而然地得到了。
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阿萍她这一天不停地在思考着,回到市里去,是她盼望已久的愿望。但是,她又舍不得她的王老师,她纠结了一整天。
经过再三思考,她还是告诉了她的王老师。
她就在下午下了第一节课的时候,带着很伤感的心情,告诉了她的班主任王老师,说自己要随父母回市里去上学。
就听王老师说:“这是好事啊!其实,我不想让你走,但是,我不能影响你的未来!”
阿萍她也看的出,王老师的内心很不是滋味。
就在快要下第二节课的时候,王老师在班上,说:“我们班的王萍同学,就要到市里去上学了,你们有谁想与她道别的,或是想说说心里话的,下课后,可以跟王萍到我的办公室去聊聊。”
下课后,全班的女生,都跟着阿萍来到老师的办公司,与她最为要好的女生,梅梅和素素,直接搂着阿萍就哭了起来!
阿萍也被她们两个,这难舍难离的姐妹情深深地感动着。
其她的女生也都围了过来,含着泪与阿萍握手,并难过滴说道:“王萍!你走了了别忘了我们啊!要记得回来看看我们,我们也会想你的。”整个办公室,哭声一片。
阿萍也是很感动地说道:“谢谢你这么地在乎我,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回来看你们,我保证!”说完,她早已经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这时,其他班的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扒着窗户往里张望着。
这让阿萍她很是感动,她感谢王老师,为她创造了这个与同学话别的机会。
晚上回到家,她把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了母亲。月儿听了后,说:“你们的王老师,对你真是太好了!我听了都感动。不过,你不该这么早就告诉老师,万一情况有变,你怎么收场,这些你想过吗?”
听了母亲的话,她才意识到,自己太沉不住气了。
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12月28日,只好在家等待了。不过,通过这件事,也让她懂得了了在遇到任何事情时,不到最后时刻,绝不会提前张扬。
而她们的母亲,这几天却是忙的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她要忙着安排这一家人回到市里的吃住问题。
与此同时,阿莲也在纠结着,她也是一直都盼望着能跟着父母回到市里去生活。
但是,她又舍不得她那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尤其是彦斌,兰霞,小菊。这可是与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
最让她舍不得的就是她们的班主任王运庭老师,他也曾经是阿萍和阿辉的班主任。
阿萍因为那次参加劳动割草的事情,曾经怨恨过他,她的母亲也去找这个老师为阿萍抱不平,还给他撂下一堆不中听,却很有道理的话。
不过,在阿萍休学后,再次返回学校时,这个王运庭老师,对阿萍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应该是她母亲曾经的那些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他开始处处偏向的阿萍,每一期的板报,都是用阿萍的作文。
阿萍逐渐放弃了怨恨,反而多了几分感激和感动。
自从他担任了阿莲的班主任,对阿莲也是处处照顾,应该说是没有边际地偏袒着。
他直接让阿莲当了班长,每次小考,阿莲都不用参加,还让她在教室里来回转悠着,监督者着班上的同学,防止他们偷窥,也是给足了她面子。
又一次,一个男生追着阿莲骂她小地主,被王运庭老师知道后,就跟他说:“阿莲她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她能剥削谁呢!她剥削你了吗?小小的年纪,怎么总是说这些不团结的话呢!”
然后,王老师就让那个同学向阿莲道歉,并要求全班同学都不允许再说阿莲小地主。
这件事,让阿莲她很是感动。
所以说,现在要回市里了,她还真舍不得离开对她如此偏爱的王老师,更舍不得离开她的那几个要好的好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