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能虏获绘里酱的好电影和好男人都还没有出现,所以最近都在追剧以及纪录片。对,纪录片,没看错,BBC纪录片每况愈下,央视的反而越发精进。
看完《舌尖上的新年》顿顿饭都少不了老腊肉,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脑子里全是这样的句式:
我在广州冻成狗。我在东北舔电线杆。我在杭州吃辣条。我在兰州吃炒面。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录片,它在故宫90周年院庆期间完成摄制,却并非呈现一个正襟危坐的故宫形象。
虽然很明显感受到文案烂,镜头走的一般,剪辑也不怎么舒服,但一反旧式纪录片一贯的引申拔高,通片一股七八十年代电影电视剧的气场。
给故宫的文物治病的医生,他们的手艺已经有几千年的生命了。
他们的工作环境简陋、杂乱,但透出浓浓的人情味儿。
上个班都是说去哪个宫哪个殿,脚底踩的砖石都是800年的了,每天都在和古代人对话,感觉好腻害。
甄嬛年轻的时候
修缮华丽丽的屏风
青铜器、木器、陶瓷、钟表、书画、漆器、百宝镶嵌、织绣这些文物,千百年后能遇到可以修复的人,是非常难得的,好宝贝能交到了一群有心的匠人手里,红墙暗阁内满是那些有温度的日常。
没有游客的周一,性格迥异的师傅,一刀一刻一针一线 一笔一画都在讲述时间的故事,静谧得不像话。
早听闻故宫的御猫数量惊人,还是被御猫的子子孙孙猝不及防萌到,它们来自扑向富察贵人的那只团绒或松子的后代么?
师傅们开门第一件事是喂宫廷御猫,关门和御猫们说一句“我们下班了,该你们上岗了”。
文保组“朝九晚五”的工作制:五点必须下班!严格禁止加班!
因为修文物不能出错,所以好的精神状态最重要。
乐呵呵的书画组组长指着《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里一个人物说:“你看,这个人多像赵本山!”
感觉他是组里的段子手担当,每次修复完,他还会拿起吉他唱两首。
吊吊的钟表组的王师傅实力圈粉,展览中的钟表都是静态的,而修复工作确是将每个零件都做到完美,重现钟表的动态效果。
王师傅最大的愿望是换辆车,越野车或房车,还想尝试年轻人玩的滑翔伞。
碎成9瓣的瓷碗也能给修复得完全看不出来,棒子们的整容术什么的,都弱爆了。
大多数师傅毕业自中央美院,也有8090后,都是传统中国的师徒制,生物化学艺术历史什么都要懂。
一项工作又做完了,还会有些舍不得,认真做一件事情,一生就过去了。
希望所有技艺精湛的技师们工资高,心情好!
《我在故宫修文物》出了3集,绘里酱一口气3集停不下来,跪着看视频,看得我大腿都快拍烂了!羡慕哭!三集不够看!
只有看这种纪录片的时候,才觉得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唉,故宫还招人吗?没技术修文物,去伺候御猫主子们也好呀!!!
不去帝都洗霾,也可以打开足记APP发现页,搜索《末代皇帝》,这是唯一在故宫太和殿真实取景拍摄的电影。
发红包看完整地点信息,或者去足记APP发现页里搜《末代皇帝》思密达~
我是魔都看纪录片,你在xx干什么?
评论吧要脸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