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里有匆匆过客
也有难遇的贵人
一生中能碰见
当然是你的幸运
郭老师是天水师院文传学院“教学法”的教授,他从2011年国培计划一开始就参与并主持这个工作,至今已十余年了。我之所以认识他,也是因为17,18两年在天水师院的两期培训恰好就在他的班上。郭老师跟我影响中“高高在上”的大学教授不一样,他随和,平易近人,更要紧的是,他对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思考。他似乎没有高大上的理论研究(肯定有的),更对那些口头理论家不以为意,他更喜欢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有理论有行动的教育家。他对今天中小学一线语文名家如数家珍,而且还保持着良好的沟通,真能跟这些人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他还“请得动”这些人,所以在他的“国培”班上常能见到名垂一世的教育大家,常能聆听到最能振聋发聩的理论,而他也不遗余力的把“大家”引见给更多一线语文老师。当然,他也关注草根,信奉“高手在民间”,天水、兰州、陇东……几乎全省中语、小语的一线名师他也熟络,“XX有个XXX”,说起来时常滔滔不绝,像我这样“没名没姓”的山沟沟里头的人也入了他的“法眼”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拘一格请人才”。
他自己也爱上语文课,逮着机会就要实践一把、上“下水课”。他有句话叫:教中国语文课,做无比幸福人。我想他应该就是那个乐此不疲的人。就在今年三月的一天,郭老师微信留言——给他负责的“临夏州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培班”讲半天课。
收到这样的邀请,叫我顿时惊喜万分。“我够格吗?”“我能行吗?”
郭老师说,“我相信你能讲好的!”像五年前在天水师范学院参加“国培”的时候一样,郭老师一定要我讲讲。对于他的肯定和点拨我曾说过“承蒙错爱”的话,但也就是在那两期四十多天的培训中,对于语文、对于语文教学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说实在的,我还是挺喜欢聊关于“语文”的话题的,也希望成为他所说的“无比幸福人”——谁又不想呢!。因为,我深知我是爱着语文教学的,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位“语文人”能带着情怀和思考上好每一堂课。
不能叫“好为人师”,只能说“爱得深沉”吧!
于是,几乎是满口答应的。
郭老师给我的题目是:“从骨干走向卓越——我的语文教师观”。
交流材料的PPT差不多用了一周的时间准备,主要是结合我这些年的一些观察思考谈一些想法,目的还在于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算是抛砖引玉。我跟郭老师说,“由于是第一次这样讲,心中诸多忐忑,加之思想观念不成体系,更谈不上逻辑,只能是`见笑于大方之家了’”,目的是想让他多提意见,可他只是打了个“ok”的手势。
因为是下午的课,我事先订了12点半到天水的车票。以前去过好几次天水,算是熟悉,高铁站在麦积区,到师院所在的秦州区有公交接驳,这样到师院也就一点多的样子。因为两次培训知道师院的春天很美,原打算“看花问柳”的。一早郭老师就来电话询问到站的时间并希望我赶中午饭点到达,说那样就可以一起吃饭,他说校园的樱花还没开,没撒看头,还执意要派车接,要我享受“专家”待遇。“盛情”不好意思推却,于是改签了车票。
龙城春来早,耤河两岸的柳条正撒开鹅黄的枝桠在柔和的春风里轻舞,郭老师在路口等我。五年未见了,说不上老了没,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随机闪现。朴实的装束,熟悉的、有点羞赧的笑容,他津津乐道的“全人之美”的手提袋(郭老师还是个环保人士,尤其对于塑料的东西几乎杜绝)。
一起吃饭。这一次三天两晚六顿饭都是一起吃的,有时想想,这该是几千年的缘份呀!这次也得知郭老师恰好大我一轮,这就是宿命吧!
吃着饭,聊着天,话题五花八门,除了教育,家庭、事业、子女、shishi……但更多的还在于教育,在于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言语之间流露出的还是他深深的教育情怀,正是爱得深切,所以有时也责之切切。
中午饭后他又亲自安排酒店休息,事事细心过问,睡好没、冷不冷、需不需要宵夜……
报告交流现场,他自始至终都认真听记,中途因为工作上的事出去也是打过招呼走的,办完事也是匆忙赶回来的。
他是喜欢生活和大自然的,当年他就推荐我们逛遍了天水的名胜,南宅子的凌霄花、青年路的银杏树;师院里的大樱花、南郭寺的千年柏……所以报告会后他先是带我在校园里看玉兰,后来又一路从伏羲庙溜达到新修的“天水古城”,也在那里吃了晚饭,听说也是一家老字号小吃店。对于吃饭他不讲究但必认真,第一天中午饭他一直“检讨”自己太贪,第二天他又把没吃完的玉米粒打包。他自己也做饭,yuqing期间他也时常晒他的饭,他说他注重色彩,喜欢吃五彩的玉米青豆,喜欢拍照。我一直坚信爱生活就从吃饭开始,郭老师就是这样。
现在坐在返程的列车上,写着这些文字,心中升起的就是对他深深的感谢!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当然不敢把他引为知己,但我想对于语文、对于语文教学的情怀我们还是有共通的地方吧!
真的感谢郭老师,真的感谢你给我这个土“专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