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的烹饪往往只需要简单的食材
今天刚从一段恋情中走出来。上午躺在床上,让我有安全感的被子里,中午,肚子实在太饿了,忍不住起床了。今天是端午节,我并没有节日气氛,这是我的假期。开启平底锅,放点油烧热,煎了3个蛋,撒了点盐,就盛在碗里。昨天下班看见路边摊烧烤茄子看起来特别好吃。百度一下切烧烤茄子,把茄子水分擦干,切成两半,花上纹路,铺平放在冷油里,开火煎,用剪刀切点大蒜片,放在铺平的茄子上,用筷子放点耗油,抹均匀,撒点盐巴,烤好一会儿,用筷子别开,看生熟,盛在煎好的鸡蛋上。吃的时候,发现,它跟外面烤的茄子,一样香,一样好吃。
在家里也能吃到好吃的烤茄子,为什么要到外面去吃呢?这些年来,小时候吃过细糠,吃过家里好吃的饭菜,吃过辣条吃过学校里非常好吃或者家里菜一样的食堂,吃过零食,吃过小炒。我想,这些都是为了吃饱喝足,在家里吃烤茄子和在外面吃烤茄子都是为了吃饱,我在外面吃烧烤也不搭话别人,也不看别人,也不想了解别人,只想好好吃饱饭。
在家里也能吃到好吃的,为什么要想到外面吃好吃的呢?各方面因素都相同,是哪一个参数发生改变引起量变和质变呢?
我第一次和别人去外面吃饭,是因为母亲一直打我。她无法控制自己失业做家庭主妇的坏脾气,即使爸爸一直给了一些工资给她,因为这样,她从来没有在父亲面前有一点坏脾气;但是爸爸不在家里时,她远离了她的朋友圈,她的家人,她在新的圈子里生活,她努力构建一些联系,一些朋友,和男女老少,但是她总是想家,她隔几年就要回她的老家,让家人觉得她过得很好,她一回来就可以开心很久。开心完了,她就每年出去上3个月的班,挣得钱,她就自己用。她在这里,爸爸在的时候,她觉得这才是家。不在家的时候,她就会生气,因为爷爷奶奶过自己的日子,母亲觉得很孤单,大家都过自己的日子,母亲总希望大家像爸爸一样对她那样好。但是事与愿为,她不能独自解决生活中的无聊,也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每天都到处去聊天,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我父亲告状,然后一天一天地忙碌等我父亲回来。
我读书的时候发现,无聊的日子是最需要对抗的,妈妈用聊天解决上班后的无聊,爸爸用玩手机和妈妈打电话来解决上班后的无聊,我用看书来解决生活的无聊,这些都是方案。
如果家里的生活很令人满意,自己也很稳定,自己也能找到合适的方案对抗无聊,应该家庭中没有人想到外面去吃饭。
母亲的不稳定的状态也传递到了我身上,我想,如果这个房间是我的家,我应该不管有没有工作,在众多适合的方案中,坚持几个合适的方案,对抗无聊的心态,要保持稳定,坚持。我就会稳定地状态下,在家里好好吃饭,没有什么贪心的念头,因为我以前被骗中奖,被骗恋情,被骗消费贷。如果像我妈妈一样有坚定的信仰,我就不会被骗了。
现在,这个信仰是相信我自己,不贪图外面的。因为每次走过路边摊就看这看那,如果我相信自己也能做出这些好吃的,我就不会被外面的路边摊诱惑到了。
小时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和家人一起出去工作后旅游。
我相信只要我工作,以后旅游的时候,一定有机会和家人孩子一起去的。
一个人去是浏览,一家人去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