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是浩瀚宇宙里最独特的一束光,就像清晨那耀眼的光芒。
然而,我们的父母,在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都在扼杀孩子的光芒,他们束缚孩子的手脚,扼杀孩子独立的自我,企图让孩子变得和其他人一样,最终变成一粒沙、一颗尘埃,成为芸芸众生!
你知道吗?父母常说的这四句话,正在扼杀孩子的光芒!
“你要做个听话的孩子。”
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经常会被灌输,上学要听老师话,在家要听父母话,但凡孩子不听,稍微有个闪失,父母(老师)就会说:你看,你不听妈妈(老师)的话是不是不行?”
听话往往成为很多父母评价孩子最习惯的标准,甚至会成为有些父母炫耀的谈资。
其实,教育孩子过于听话是抑制了孩子的本性,让孩子慢慢地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逐渐失去自我。
如果孩子说话做事,都看父母和老师的脸色,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父母和老师的不满,慢慢的就会学会压抑自己的性格,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
当一个人习惯了顺从与让步,也有可能塑造出虚假的自我,失去真实的自我。
而当孩子失去真实的自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不管怎样,孩子以后的人生都会非常痛苦。
当然,听话教育,并不是说让孩子要一概反对父母的话、老师的话、甚至领导的话,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小孩子懂什么?”
随着孩子自我体验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应多让孩子参加家庭事务的讨论与决策。
但是,也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对孩子的意见不屑一顾,经常听到有家长对孩子说:“你啥都不懂,跟着乱啥?”
真的是这样吗?
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科学赋予人真正的定义是:人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哪怕他只是个几岁的孩子,也比你想象中要复杂。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压力,长期积累,会阻碍孩子人格的发展,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父母不能以偏见的视角看待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以这种偏差看待和认知世界,这也妨碍孩子对生活的充分理解。
所以,父母一定要正视与孩子的交流。
“他比你小,你让着他点儿。”
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孩子,或者,有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种现象。
孩子的玩具被抢了,父母就会说:“不要那么小气!”“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他小,你要让着她点儿。”
可是,你知道吗?
一到三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占有欲会表现得极为强烈,3岁以后,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才逐渐认识到“你的”“他的”概念,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
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不愿与小朋友分享,便责骂呵斥孩子,更不要觉得那伤了你的面子。
我们要慢下来,以引导为主,教孩子慢慢学会分享。
同时,善良、礼貌都是有限度的,不要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去取悦别人。
孩子的物品,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这是对孩子人格最基本的尊重。
“别碰它!别弄那个!这样不行!”
孩子总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也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
而父母总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态去教孩子。
新买的物件,怕孩子弄坏了,不让孩子碰;玩具小车,孩子想拆开看看,家长会马上制止,甚至斥责孩子,觉得孩子在搞破坏;孩子有什么新的想法动作,家长也马上说,这样不行。
其实,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父母不给孩子体验、经历的机会,而总是用各种条条框框、规章制度束缚孩子、制约孩子,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制约孩子个性和才能的充分发挥。
教育的意义是托举,而不是打压,如果父母时时处处都想要压孩子一头,那这个孩子终将活得悲哀。
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说:生命的意义是成为自己。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也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谨言慎行,用耐心、细心、爱心,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并成长为真正的自己!让孩子们都活成那最耀眼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