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的电影观感。
2021年春节,是我人过半生,在北京过的第二个年。娃爸、我两人带娃的小三口之家的年。眼瞅着娃爸独自带娃几天,某一天吃饭间隙,仔细瞅他一眼,黑眼圈都出来了。
春节期间,娃奶奶终于来到北京,帮我们带娃。我和娃爸终于能从带娃的间隙中抽身一会儿。于是,我和娃爸相约去看电影,在唐3和李焕英之间,选择了李焕英。
春节档期,电影院爆满,我和娃爸都没能订上两个挨在一起的座位,只订上了一前一后的两个位置。去之前,没有看任何电影预告,只知道是贾玲执导的电影,听说还可以,没有什么期待。结果,和许多朋友一样,在电影院的我,眼泪抑制不住的流,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再回来看影评,才知晓了一些信息:
1、这是贾玲人生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拍的是她和母亲之间真实的故事。
2、贾玲说她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导演的,而不是为了当导演才拍的李焕英。
3、贾玲的这部电影是春节档期跑出来的一匹黑马。
4、这部电影的投资方是……,为贾玲创造收入……亿元,为投资方创造收益……亿元。
5、……
在朋友圈里,看大家观看李焕英之后的评论,有几种反应:
1、有人说,被深深的感动到,在电影院里哭到眼神失了焦。
2、有人说,是带着老妈和女儿一起去看的电影,结果哭得最凶的是女儿,妈妈可能因为剧情太快没太看懂,抑或有着深深的克制。
3、有人说,自己完全没有被感动到,然后面对一众被感动的影评和圈评,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冷血了。
4、……
在众多被感动的声音中,不同的人虽然都在用“哭”来表达观影时的情绪波动,但其中的内在原因却是很不一样的:
1、有人可能曾经遭遇过亲人去世,未来得及告别,有一种子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在这个影片当中,贾玲和她母亲的这个经历正好引起了他们相似的回忆。
2、有人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母亲的关系,那是一种爱恨交织的感觉。我想起自己在咨询室里头,声泪俱下的跟我的心理咨询师控诉我的母亲。自己走到今天,成就的品质,得源于母亲,同时走到这一步,身上的局限也来源于母亲。对母亲的感情,难以一言以蔽之。我曾经开玩笑和我妈说,未来不出意外,我也是会被甜筒爱恨交织着的。母女之间的感情挺复杂的,用“相爱相杀”来形容并不过分。
3、有人是因为贾玲追着妈妈大声喊“妈妈”的时候,那种发生孩子内心深处对妈妈的呼唤,追寻妈妈身影的那份执着。孩子需要妈妈的认可,包括妈妈肯定的眼神,眼中的笑意,言语的喜爱,赞许的态度,这对孩子的一生太重要了,这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对待自己的态度。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追寻这种认可,追求这种肯定。
4、有人是因为看见母亲选择她的人生不是因为孩子,是因为她想过那样的生活,也因此心里释然。我母亲曾经在我面前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姐妹俩,她可能早就和我爸分开了。但是,我也曾无数次的探她口风,既然当初我爸条件那么差,为什么她还是选择了我爸?在这样一遍遍的确认中,我慢慢理解到一点,我爸即使当时条件再差,但在他所有的条件当中,依然有一点满足了母亲,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头,当时那个阶段她最需要的东西。母亲选择她的人生,不是因为孩子,是因为她想过那样的生活。三十多年后,看我自己的婚姻,怕终究也就是自己潜意识中的选择吧。
5、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每一个人在成为妈妈之前,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由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条件,每个母亲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局限,因此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无奈。我曾经无数次的埋怨母亲没有提供更好的条件给我们,现在,自己身为人母,我想,未来有一天,我的孩子,在她所处的时代竞争中,大抵也会有对我的埋怨吧。虽然我和母亲都在尽全力想去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条件给下一代,但即便这样,孩子也会有她的不满足,所以,放过自己。每个母亲都需要放过自己。
6、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歌颂母爱的伟大,包括我父母经常说,只有瓜恋子,没有子恋瓜。就是父母会尽一切力量去爱惜孩子,会给孩子最好的,但是孩子却不一定懂得父母的恩情。我想说,孩子对父母的忠诚,也需要被看到。我的孩子现在14月+,她就已经能够可以看大人脸色,听得懂大人对她的表达,每次听到我妈夸她特别会配合大人,懂事的时候,我心里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疼,我想这可能是自己个人情感的一种投射吧。很多个时候,我倒希望她不要成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而是成为一个能够先关注自己、先照顾到自己,或许在别人眼里有些自我的孩子。
一部电影,观影人之所以会被感动到,我想大抵是跟每个人的经历有关。虽然感动的表现形式是流眼泪,但其实被感动的点其实很不一样。也许有的人生命当中就没有这些经历,没有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没有这种相爱相杀的母女/父子关系,抑或自己还没有到养育孩子的阶段等等,所以,即使你没有被感动到,那也OK呀。
贾玲说她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的导演,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电影的形式,和母亲完成了一个来不及说的告别,其实这也是她自己告别过去、开启人生下一个阶段的仪式。我觉得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仪式,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在心底里,这样一个自己和过去和解、和母亲和解、和自己和解的告别仪式(我的是在36岁生日那天完成的),然后带着父母对自己的祝福,轻松上阵,开启下面的人生。
Mary@BJ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