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种新的创建心流、管理自我的方法:上身法——由潇洒姐王潇发明。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当做那个你的偶像,在做每一次选择和每一次决定的时候以TA的视角来完成你当下的事情。通过这种方法,你既能拉近与目标的距离,将未来具象化,又能让本身枯燥乏味的坚持变为生动演绎,岂不快哉?
当初听到这个方法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的失败是不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还是知道了却无法坚持?
最新一期的《我就是演员》中,有一位专业评审团中的成员,评价齐溪和涂松岩的表演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容器,将角色的灵魂灌注进去。这是一种很生动的描述,仿佛演员只是被角色支配的另一个躯体。可我想,现在导演在挑选演员的时候是否牵涉了演员的个人魅力,不必说它的外形特点,单是它本身年龄的特点、生活的经历、心里的状态,是否被考虑在内呢?
在我看来,演员的每一次演出都是尝试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这个角色的一生,他所有的动机、他行为的出发点、他的处境、他的抉择,以此作为自己在经历相同事件时的自然行为,所谓演出不过是把这个自然过程呈现出来。即使他知道这是错的,他还要做,不是因为剧本,而是因为他的无奈;他的每一句话不是定点的任务,而是他在当下的场景中取舍后想要说。这是演员本人看自己,而旁观者看角色呢?为什么观众总是代入角色的特征去批判他背后的演员?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其实是在艺术处理的同时,自己内心已经理解了这个人本身的所有行为,也许他未必真的在生活中采取这种方式,选择这条路,但一定是一条可接受的备用选项,否则演出的过程不过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设定。
说过了演员的入戏,我们再回到上身法。作为小粉丝的我们是要知道那个偶像本人真正会做的决定吗?不一定。我们所认识的他不过是自己眼中的理想状态,你只要不断去贴合这个理想的状态就好,说白了,上身的不是你的偶像,而是理想中的你自己吧。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