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月,苏州遭遇“倒春寒”。
2月10日,白云街某小区出现一例工作于园区WCL的新冠疫情阳性者。虽然大家都有些惊讶,一位同事因电瓶车经过此街收到需要核酸检测的通知,其实并没有人能预料到后来这几天的发展。
12日,因13日学生要开学报到,通知全体师生及家长于当日18:00时之前做完核酸。一时之间医院人满为患,条条长龙排起。后来也许医院也承受不了那么多人,又安排某区域的老师集中到某学校检测,自18:00之后起。这件事算是当晚完成。
13日晚,加班回家的地铁上看到四处的消息发来,先是一例,再是三例,后来是四例。有图有视频有聊天记录。怕是谣言,毕竟官网没有发布。然而没多久便证实是真的了:学校在询问那几个小区的老师都有谁,需要报名。园区、沧浪区等地中小学生暂停开学的通知在班级微信群里,学生们乐了,家长们忧了。原来,那些迅速疯转的视频,目击者的聊天记录,等等,都是真的。
回到家,做着正常上班的打算。却还是杂念纷纷。
与同事聊说不用担心,疫情这个事政府是重视的,投入是大的,应该是能处理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配合。
然而还是睡不着。翻来覆去。头脑里总有无数的噪音在回响。
后来终于睡着。
凌晨4点多醒来,打开手机,发现23:58分,朋友转的截图“所有教职员工注意:明天开始除值班人员外居家办公!”,连续三遍,最后加了三个字“勿外传”。
觉得事情严重了。
更辗转难眠。
2月14日,是情人节。
杭州做了一朵巨大的玫瑰让情侣们打卡拍照。而苏州今年最大的情人当是“新冠”了。这顶“崭新的帽子”让全苏州人心情沉重而惶恐。都在观望,会真的来吗?会点到即止还是气势汹汹呢?
七点时候,刚起床,门口就有人敲门。还没开,又没声走了。
然后就是小区喇叭声响起:7:00开始全员核酸检测,请带好身份证手机等吧拉吧拉一堆。
老公说应该去买好菜。
我说不必吧,20年那么严重也没关超市没关菜场,现在毕竟老练多了。
他听我这么说,也就说那少买一点,买家里现在缺的,不要囤。
然后就去看核酸情况。
一出小区,哎呀妈呀,这么多人。从社区往西,出小区到巷子,再折到大马路,奔地铁站,简直是用人画了一条路线出来。
平时每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在路上走,真不知这边竟有这么多居民,今天算是见识了。
大家一个挨一个靠边站着,让出的区域小车们正好慢腾腾地在旁边开过,仿佛巡视一般。从这点上看,真的是很有序。
然而队伍挨挨挤挤的,根本没有留出一米线的安全距离。也许大家心里觉得其实并没有那么危险吧,毕竟说苏州本地话的都是安份呆在苏州,整个春节没有出过市,安全得很。也许是实在没地排。如果真一米线了,那得排到哪里才够呢?别的小区也在排呢。
前面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她说她七十多了,还在腰上开了刀,才休养了三个月。站着站着,她就累了,和我打招呼说要到旁边去坐一下。意思是她回来时我依然能留给她这个位置。我连忙说好的好的,我给你留着位置。
其实她是一个人排两个人,还有一个是老公。她老公去买菜做饭了。等到我们两小时后差不多到核酸点时,她老公到了,边和她说话,边自然地插了进来,没和后面的任何一个人打招呼。我没说什么。想想也都是不容易。再让他排后面去,他们就没法吃饭了。
正月的天气是阴冷的,虽然今天算是出了点太阳。但阳光极淡,像是蒙了层薄薄的云,笼在身上都是凉的。风倒是没有。只是冷气无处不在,严丝合缝地裹着你,无处逃遁。我看看前后漫长的队伍,想要是前几天,下雨下雪的,冻病的会更多吧。
排了那么长的队,已经头痛得不行。加上昨晚没怎么睡好,更是难以支撑。总算核酸完,急忙回家喝了杯热水。觉得水真的太好喝了,暖融融的,喝在嘴里简直甜津津的。
粗略地吃点,就上床睡,睡得昏天黑地。
2月15日,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日子,本来当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可现在却是连吃元宵的动力都没有。
街道上并没有昔日张灯结彩的热闹,多的都是种种防疫的宣传。怎么洗手,怎么戴口罩,怎么在人群中自我防护。一块块宣传牌,一条条宣传标语,算是这个元宵节最绚丽的色彩了。
下午3点半官方发布,确诊11,无症状4。
朋友圈所发,就是无锡有2,南通也有,都是与苏州有关。
还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此外,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前五名病例住在多个区,吴江、吴中、姑苏……他们是在同一天内到了不同的五家医院,主动就诊发现的。
这至少说明:社区传播已经发生!起码已有三代传播!工业园区是风暴眼!
再展开看,作为东部发达城市,苏州2020年末有1274万的常住人口,而户籍人口仅有744万,说明苏州的流动人口非常之大。现在刚好是春节后的返工潮,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从四面八方涌入苏州工业园区,对防疫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首发病例与进口物料有关,但却是非冷链货物,给防疫溯源造成了一定挑战。
这段话分析得颇为有理,也让人害怕。几乎每个小区都有春节回家的人,到底是你是他还是我会带着病毒回来呢?就像面对一堆盲盒,不知哪一个等着你的手指森森然摸过来。
园区明天要开始第二轮核酸。转来的楼下划一米线的小伙子应该是做得太累,也可能是搬物资之类的体力活做得太多,这个气温近零度的时间点竟穿着短袖T恤。他还在划线中。
我们的第二轮也快了。这次病毒并不会致死,我却怕隔离,怕打针,怕反复地查验,怕增添了医生护士的麻烦。希望我们谁也不要去增添国家的麻烦了,护好自已就是最大的好事了。
然而病毒依然猖獗。官方消息,截止16日下午15点,是36+7,前为确诊,后为无症状。
人数越来越多,封控的小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的消息越来越多。
早晨起床的时候,越儿老师已经在小区做志愿者了。园区今天第三次核酸,实在需要人手,为她点赞。
她的记录是:“当了一天社区志愿者:清晨5:30起开动员大会,7:00到达采样点。上午半天维持核酸采样秩序,喇叭喊起来。下午核酸采样封管及分发检验卡。直到下午2点半,喝了第一口水,吃了第一口饭,上了第一个厕所。感谢我们的医护、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小伙伴们的辛苦工作,祝愿祖国早日战胜疫情!”
太不容易了,我们的志愿者,我们的医护人员。
想起14日核酸时有人问他们下午还在不在。他们说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从凌晨两点就开始准备,一直干到中午,真不知道下午做到什么时候,或者换到哪里去做。
晚上,有人发来独墅湖建方仓医院的聊天记录,后来又发来辟谣的,又有人说相城区在建等等。又有消息传来说可能会封城,应该去囤好点吃的。
我直觉那是不会的,毕竟这里是苏州。
但各处菜场明天关闭半天的消息是真的,菜场门口贴着通知呢,说是要消杀。想想就去买了点蔬菜与水果。本来家里就没有,买回来放点冰箱也没事。况且现在天气那么冷,南方屋里屋外一样冷,都像在冰箱里一样,不容易烂。
又接到通知明天7点始再测核酸。
唉,这一地的混乱啊。
17日早晨起来,小区群里已经通知第二次核酸了,还是7:00开始,只是这次换了方式,不是一整个社区的居民一起排队做,而是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流动做。这样科学安全了好多。只是忙了医护人员,得不停搬家。
11点半做完工作上的事,急急忙忙去小区门口。三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走。我说还验吗?她们说你去社区吧,那里有就近的一个新村,12点开始。
我二话没说,就和他们告别向那边走。
真的理解他们的不易。不说累,单说冷。从早上7点,近零度的气温,在这临时搭建的用薄薄的蓝布围成的检测点,站到现在5小时,不成冰人也快成冰人了。
我配合地往社区急走。还好,才十几人的样子,排了一会儿就到了。
示苏康码,量体温,进去是一米线相隔的位置。一米线距离到底有没有用处,我相信是有的,毕竟那么多宣传强调着这一点。但外面巷子里是没有一米线的,排队时也就没有人能遵循一米线这个规则。瞎猜测一下:如果队伍里真有新冠,传染的概率将非常大,毕竟在场的除了口罩,没有多少人在遵守距离一米的原则。
后来朋友圈里看到,姑苏区有为了排队而打架的。估计插队了。
当然在网易看到的园区排队核酸的是完全遵循一米线的。清清楚楚的黄线,整整齐齐的人员。但愿不是为了拍照才那么整齐。因为朋友圈里园区的另一张照片也是因排队而起冲突。
我迅速地排到,迅速地验了核酸,迅速地通过出口,回家。
下午,去单位。本来想骑单车去,天气却很不好,据说还有雨夹雪。就换坐55路了。
车上空空的,只有司机和验苏康码测体温的人。回来的车上也是。
那个测体温的人说,太累了,现在工作时间增加了一倍,每天14个小时,还不如开个7小时车好。
刚才等车时,有两位老人在说,疫情真不好,小区只开那么一个门,坐趟车得从西门兜到东门,走得累死了。
大家都在巴望疫情早点过去,不要说那些感染者了。
宝时得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及家属都去隔离了。据说去了千灯。苏州已经住不下了,得往外送。苏州的医护人员已经不够了,得从外进。
连带外地工作的也因为是苏州人而被通知居家隔离,一开门就有警报。同事老公去江北工作也是同样待遇。48小时核酸检测是不够的,谨慎为上。苏州人竟成了危险分子。谁知道盲盒会开到自已头上呢?
下午,朋友圈又在流传。有人研究出来这次新冠的源头是越南过来的科技产品的零件。外包装已经按照防疫规定消杀,里面的东西却没有。所以现在集中爆发的都是科技公司。
网友们还根据流调说苏州人的生活真悠闲,KFC吃早餐,到处吃饭店,健身,逛街,做美容。
其实中招的是那几个科技公司的人。如果换了清洁工人,安装工人,乃至老师,都不可能这么悠闲,都是忙得脚不踮地。不过那样也好,就不至于影响那么大了。
刚才看到朋友圈里一堆照片,都是江北各个县派医护人员来支援苏州的。看到他们义无反顾的样子,真的特别感动。
感慨一下:想不到苏州有朝一日也成了重灾区,需要各方支援了。
截止17日中午12时,是45+16。
现在特别希望天能晴,春天快来,疫情快走。
香雪海的梅花,上方山的海棠,常熟尚湖的牡丹,还有满大街满大街的香樟,一边萌发着新叶,一边散放着香气。
那香气好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