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63,尽心章13-24-2》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上一节讲了圣人之道广大精微,犹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但是,再大再精的大道,也要有缘才能入宫墙登厅堂,否则,即便到处求经问道,毕其一生之功,终是枉然,为什么?不是被一家之言困住了,就是被百家小道迷惑了。可见,大道也要靠缘份,而缘份呢,跟机会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有幸遇着了,就两个字:珍惜。
当年,师父说:"人生有三大悲哀,一是遇良机不握,二是遇良友不交,三是遇良师不学。"并说:"经师易得,人师难遇。"那一刻我是震撼的。同样一句话,要看谁在说。很平常的话从不平常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我对师父是心服,因为他是用生命在践行,其实他是怎样说的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那样活着,这太了不起了,这种说服力主要源于感染力,感染力的背书下,再平常的话都有无穷的力量。
师父的核心理论是一个"活"字,也常常使用"生命力"这个词,这与孟子所说的"必观其澜"和"容光必照"的思想一模一样。
这一节就以此为背景学习。
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为何从中能够学到"活"的思想和"生命力"的思想呢?三条,且容慢慢道来。
第一,为什么孟子说看水的方法是"必观其澜"呢?南怀瑾先生讲解说,就是要我们看活水,要我们注意到变化。澜,是波澜,是流动的活水的样态,波涛汹涌或波光粼粼,其澜如一,始终是活泼泼的。不是死水,也不是水缸里的水。
其次,观任何东西,无论是水还是道,要将其精神收摄而入我之眼与心中,不可将眼睛放到那上面,直勾勾的盯着看,这样只会把自己的精神耗散掉,徒耗精神而无所获。故,看水要把水的精神收入我眼,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入我心,看书要把字里行间的精神收入我中。如此观法,又轻松又有收获。不费眼又养神。
最后,张居正先生说,观水的方法,还要有雄健的想象力,举一知十。不必寻源以穷其发端,只要看到滔滔狂澜,就能推知这一切都是源泉之混混者所出。
这一节最后的学习要点,即此句句眼在两个"必"字。
第一个"必观其澜",是必须、必要的意思,是孟子在传授经验方法,观水一定要看到活泼泼的"活"字。
第二个"容光必照",是必然、一定的意思,是孟子在传授心得,告诉我们道之有本。
孟子说,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隙都一定照到。为什么?因为明有其本。有其本,必有其象。明白这个道理的作用在于:同样是努力,用对地方才是根本。俗话说:"君子重因,小人重果",君子小人都有"重",都很努力,君子看重根本,根本对了,结果是啥都接受,所以曾国藩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小人看重结果,见利必趋,见害必躲。君子成为君子,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根本上超越了聪明的思维方式,所以又笨又呆的曾国藩修成圣人;小人成为小人,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努力的不是地方。两者都是必然。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