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史志办 吴建平
酒将微醉,好比花未全开,暗香流动恰正好。微醉时既能解脱烦忧,又能保持足够的清醒;有茅塞顿开的舒畅,又不至于被麻醉的忘乎所以。
生活如舟,人生似酒。最美的人生确似微微醉。
微微醉的感觉像似一颗薄荷糖,清醒中带着微甜,让人迷恋,难忘不舍。
就每个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而言,幸福既是简单或是简约的,又是复杂或是繁琐的;既有个性或是特别的,又有共性或是普通的方面;既有眼前的,又有长远的;既有恒定的,又有变化的。对幸福生活的认知,微微醉中的感知和判定是美妙的。人的一生美好而短暂,把握其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会丰富多彩。
生活中一个谦卑的人并不固执己见,而是虚怀若谷地聆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人物也不是每天仰望山巅,他也会蹲下来为他的兄弟缚系鞋带,为的是彼此携手并肩前行。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朋友,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朋友。拥有朋友的人生才是富足的。没有朋友相伴的日子是孤独的,珍惜每个朋友,忙碌不是借口,慵懒不是理由,将流失的朋友重新找回来,毕竟,人生不该是个逐渐寂寞的旅程。
一个人自我修炼达到了,就要去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就是"和″的第一层面,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社会中,我们会遇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会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调和、对比与映衬、碰撞与交流,才会交相辉映地构成了一个社会无限张力与无穷活力。那么,如何使思想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彼此安和相处,甚至相互欣赏促进呢?中国传统文化给出的答案是"君子和而不同″,既承认个体可贵的精神,而又尊重他人的差异,怀揣和善之心,生发和善之情,,维持和谐交往、促进和美之态。这或许就是人们的期盼与追求。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有多高,他的人生定位就有多高。而只有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的人才能站在社会与人生的高度上,寻找自己的坐标。
人生似酒,走过一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浓香厚重,或清冽可口,或苦尽甘来,或五味杂陈,或是让你不以为然,或是百口莫辩……其中的滋味唯有自己的一颗心最明白,这滋味纯属于自己。
人生百味,需要每个人要有一种微微醉的心态对待世间一切,保持一颗毫无造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去亲自品尝、亲自体验,才可有所省悟。
不管为官还是做人都不可狂妄,没有本事不可狂妄,有了本事也不能狂妄,无论是狂妄之行还是胡言乱语,都应该尽力制止和杜绝。狂妄的人往往眼高手低,自命不凡,目空一切,枉自尊大,这样的人往往给人趾高气扬、傲慢无礼的感觉,如果过于狂妄不知道收敛,必定遭到他人嫉恨。因此,人们应该戒狂妄,推崇恭俭让。
心里放不下,自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负担越重,人生就会越不快乐。万事都要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诸事爱计较,简单的心时常会快乐。
人生最美微微醉。微微醉,是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到极致,是半透的美人面,妙不可言。
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上之时,静静地听着叫声也能体味到真正的快乐!这是一种微微醉的人生态度,是向上的,也是向善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经过一番比拼后才会发现,人活在世上无非一碗一床而已。寻找内心的安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是最大的快乐。年轻的时候,自己成功是最大的快乐;年纪大的时候,帮助别人成功是最大的快乐。而这种助力不是为了回报,而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有人就曾经说过,别人帮助过自己要记得回报,自己帮助过他人要学会忘记。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好譬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所以水最接近于大道哲理。在老子看来,谦恭不争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会不难发现谦恭的身影有些微弱了,争名夺利纷纷扰扰。然而,我们更相信一时不代表一世,谦恭对决于傲慢的结果必定还是我们预料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