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意思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这句话,我当时听完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现如今,肯定是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越好呀。现在不都是在追求高效吗?有时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甚至会不择手段。
而曾国藩却用他的七次科举之痛的经历来告诉我们,下笨功夫的好处。好处之一,更虚心更肯付出;好处之二,由于接受的挫折多,抗打击能力就强,“逆商”就高;好处之三,不取巧,不走捷径,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细想一下,发现确实如此。“笨拙之人”开始的时候看起来会很慢,到后面就会越来越快,因为基础打得牢。而一些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就绕着走,基础没有打扎实反而走不远。这个和盖房子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拿读书来说吧,并不是说书读得越快就吸收得越多。读完书以后如果不把书中知识点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书中的知识点就不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那么书读得再多也是白读。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高总会提出“读完一本书,记住一句话,用好一句话”吧!
以慢为快,虽然很慢,但决不后退!在知识焦虑的时代,让我们放下焦虑,一起慢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