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整个名利场中,思前想后,也就都宾和蓓基这两个人物想念叨念叨。其他人,如爱米莉亚,都说有萨克雷妻子的影子,萨克雷也浓墨重彩,赞誉溢于言表,不过,仍然没有蓓基来得入神生动,来得一波三折,来得跌宕起伏。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人物啊!
看这本小说的同时,恰巧公众号中看到邓文迪的最新艳闻出炉,(其实是今年愚人节旧闻,我迟了四个月才看到),大吃一惊,惊为天人。和邓相比,蓓基也要甘拜下风了,毕竟在美貌上蓓基可圈可点。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关键她们都做到了普通人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到的事。
对,看着蓓基的故事,我心里想着就是邓文迪的事儿,当然,蓓基的最后结局我们有幸已尽数了然,而邓文迪的可塑性还很大哩,一切不可预料。
(二)
蓓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但愿我有能力总结出她的特殊才华,一条条列举出来,以资借鉴。假如当时不是一个等级意识如此浓厚、社会阶层清晰明了的社会,蓓基因屡遭蔑视、排挤和唾骂,而心理严重扭曲,肯定能成为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她聪明超群,手段多端。蓓基什么样的人没遇到过啊!上至斯特恩勋爵、克劳莱子爵,下至贩夫走卒、没有她搞不定的人。只要她愿意搞好关系,觉得关系有用的话,她无论如何都会有办法投其所好,略施手段,就能让各种人引为知己,就能让一干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她在女王的克劳莱做起来管家的活儿,上上下下打点得服服帖帖,账目管理得清清楚楚,以至于子爵完全离不开她。她总能认清形势,瞅准并抓住机会,爱慕虚荣的她总能荣华富贵、风光无限地生活着。虽然她一无所有,却总能成为时代浪尖的最瞩目的明星。
她不畏权势,不卑不亢。在女校时,直接和保守古板的校长对着干,惊世骇俗,甚至不想保存表面的妥协和谐。她对所谓上流社会也并不是一味地逢迎拍马,只要看不顺眼,照样嬉笑怒骂。在战争的前线布鲁塞尔时,直接以恶抗恶,单身对抗有势力的公爵夫人。在斯特恩勋爵家里,不管别人怎么看她,怎么冷淡,也照样怡然自得,自在如入无人之境,必须的时候,毫不畏惧地迎头痛击回去。此外,因为自己前半生生活在底层,所以她对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如佣人、戏子等,也能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起码表面上如此。
她乐观勇敢,一往无前。没人见过比她勇敢的了,外表柔弱,内里坚定万分,如《飘》中的斯嘉丽,所以她看不起软妹子爱米莉亚和女王的克莱登的嫂子。她无所畏惧,独自一人在前线,在被克莱登上校抛弃之后,独自一人勇闯天涯,坚韧不拔。最羡慕的是她在任何绝望境地中均能乐观自信,求仁得仁,心想事成。试问,谁能如她般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呢?谁能如她般地只要睡好穿好,一切便不在话下?克莱登上了滑铁卢战场,她根本不难过,收拾检点细软,觉得可以衣食无忧,心里乐开了花。
利蓓加太太把这些值钱的东西估了一估价钱,算下来假如有什么失闪,她至少可有六七百磅作为打天下的资本,不由感到一阵阵扎心的喜欢得意。她把财产集叠整理,锁的锁,藏的藏,忙了一早晨,真是滋味无穷。
照我这样分析,利蓓加倒是个不折不扣的正面人物么?萨克雷当然不是这个创作目的,他是批判和讽刺她的,批判一个劲儿往上爬,爱慕虚荣,见风使舵,心机颇深,见钱眼开,坑蒙拐骗,有时还冷血无情,无比残忍。但她确实是活泼泼地活生生的一个有趣的人,这种丰富性,在作品中不断生长蔓延,可能也远远超出萨克雷自己的设计初衷。
当然蓓基的要害问题也很明显,她品质品德里缺少那种正直昂扬的志向和目标,所以最后浪迹天涯的蓓基,无法把持住自己,难以割舍她所谓的社交,以至于失去了自我,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为了交到朋友,蓓基所耗费掉的精神和力气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
无论如何,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是相当喜欢蓓基的。她拥有的这些品质,恰恰是我没有却是最渴望拥有的品质。
(三)
回头再来看邓文迪。
邓文迪从无产阶级跨越至亿万富豪,只用了二十年时间,她何曾关注过别人是如何评价她的呢?她只是朝着自己的目标,目光坚定地自己始终往前走而已。
我们看到她和这个世界上最顶尖最优秀和最时髦的人物都有着不错的关系,人脉之广,令人咂舌。优秀的人相互吸引,我们局外人哪里知道她的具体为人,她的魅力所在,她的时间和力气都会花到哪里去。我们更加不可能知道她的付出和努力,不过我们起码知道,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也没有谁光凭运气就能平步青云,永远获胜。
我们既然不知道,又怎么能够妄加评论呢?我们光凭一张普通人的普通面孔,怎能就能轻下断语?我们既然不知道,就更加不能抡起道德大旗——对不能企及不能理解的人物进行道德评判,近乎卑鄙。就像蓓基,她为了能在上流社会争的一席之地,苦练钢琴、唱歌等各种技能,又加上一口流利地道的法语,这些才能成为她往上爬的最重要的敲门砖;可是 她在苦练积累时,谁能看得见呢?
行走 学习 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