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我真的很想知道那些劝导父母别生气的专家们,真的都可以做到不生气吗?
大概从挑战了100天不生气计划后,我一直尽量让自己保持心平气和。
但是昨天终于忍无可忍地被京姐激怒了。
晚上吃饭时,她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好吧,小时候我们一整个冬天主要吃酸腌菜土豆和腊肉,还不是长得又白又胖又健康,于是我忍了;
舀汤叫京姐去取汤勺,她不动, 我只好引导她说:“我小时候呀,我爸妈说取啥的时候,我和你舅舅都是抢着跑着跳着去取的啊!”京姐一边面似食之无味地扒拉着筷子,一边应道:“对呀,你现在怎么不和舅舅抢着去拿了呢?”一句话把我噎得差点背过气去,但是我还是忍了。
我们都吃完饭了,京姐还放着半碗饭,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我问她:“你现在什么安排呀?”她没出声儿,我只好假装认为她没听到,又问了一遍,她还是没出声儿。
这一次我终于忍无可忍,一把把她从椅子上提起来,捞起地上的拖鞋,直接甩到了她的屁股上。
这一系列动作做得如此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以至于我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等我反应过来后,京姐已经眼泪汪汪。
可能她眼泪汪汪的样子更加激发了我内心的野兽,我的火气还是噌噌噌地往上冒,忍不住新账旧账一起算,口不择言地吼道:叫你叫不动,问你也问不出声儿了是吧?真是白养你了,我现在就把你丢出去算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中:“够了,够了,停下来……”
但是我还是一副要真的把她丢出去的态势。
直到最后我自己的眼泪禁不住涌出来,所有的坏情绪才一泻而出,终于慢慢平复了。
而京姐反而来安慰我,送来了一个爱媛橙放到我旁边的桌子上,又来抱抱我。
也许我们俩一直以来关于情绪管控的话题和场面已经都很熟悉了,她知道怎么样把今天这种状态一笔勾销。
可是真的能一笔勾销吗?
或者打孩子后孩子的承受力真的变强了?
我记得以前我稍稍对她凶一点儿,她就哭得稀里哗啦,甚至会委屈得上气不接下气,捂着脖子说她要吐了。
可是这次,她却似乎觉得没什么,好像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似乎这次是她导演了这场戏,她已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过程如何,收尾如何,都毫无悬念。
过了一会儿,看着京姐又笑又跳,又跑过来跟我贫嘴的样子,我真的不知道,刚才我大动肝火的那一幕是不是真实发生过,如果发生过,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了吗?
如果对孩子大动肝火,并没有起到任何教育意义,只是发泄了自己心中憋屈的坏情绪,那又何必呢?
可是我真的没忍住啊!
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周围的朋友一直都觉得我是非常好脾气的那种人,可是大家都看不到我生气的时候还是如此歇斯底里呢?
当然在有外人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过我也见识过不少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发火,每每这时候我都看着那个弱小毫无还击之力孩子好可怜,但是现在我也越来越能理解,那些妈妈为什么会不顾一切不分场合地发火了,有时候那个表面上看起来温顺的像小羊羔的孩子会怎样挑战你的极限,如果你没生育抚养过孩子,你还真的难以理解。
现在我突然就理解了那些忍不住在公共场合甚至电梯这种与外人共处的狭小空间里说教孩子的父母了。
我也真的真的非常想知道那些劝导父母别生气的专家们,真的都可以做到不生气吗?
谁都别把自己当成公知,站在道德高度去指责别人。
我们总是能很轻易地指出别人的问题,从道德告诉去绑架别人,却在自己做错一件事时能找到一百种理由来说服自己丝毫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似乎我在讲跟京姐动手这件事时也已经表明我有不得不动手的绝对理由。可是我还是后悔了,就像很多对孩子动手后后悔的父母一样,回想起来似乎没必要生那么大的气啊!
这就是“情绪老虎”的可怕之处,归根结底,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能展现自己的无能。正如我昨天晚上的发火,不就是因为自己对孩子无计可施了,才采用了动手发泄情绪的这种下下策了吗?
我在读“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时,其中第3条原则:鼓励孩子流泪倾诉,而不是着急让他吸取教训。说要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挫败感和无能为力后,再引导他们流泪。这一步的目的,不是要给孩子一个教训,而是要帮助他们变沮丧为悲伤。
我觉得自己昨晚就经历了这个过程,通过对孩子动手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后来就变得非常沮丧,最后也转化成了悲伤,自己也哭了。
实际上这就是情绪转化的一个过程。我们作为父母也要去感受这份无法掌控的悲伤,放下那些不可能的期望。
在这之前,我想说的是,别用力过猛,把自己包裹成无所不能的妈妈。
我们自以为自己可以高明到解决一切,但是积累到一定阶段,可能突然爆发让我们自己都猝不及防啊!
到我这个年纪,骄傲了很多年,在带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逐渐学会了认输,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无能为力。
也是前两天,有个亲子关系一直被我羡慕的妈妈,跟我说,自从儿子上初中后,她开始避免和儿子又太多接触的时间,以避免在一起就会碰撞出各种规模的硝烟。
我也算是服气了,京姐还没到青春期,我已经感受到了咄咄逼人的青春期气息正在奔涌而来。
再不赶紧学习应对方法,只靠盲目发泄只会让自己离孩子越来越远。
一直在不断反思,持续修炼精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