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穴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属足少阳胆经。有疏肝利胆、舒筋镇痉、清泄湿热、通利关节之功。常规直刺0.6~1.2寸;或灸。
[取法]
1.腓骨小头前下缘之凹陷中是穴。
2.足三里上六分,横开2寸是穴。
3.膝下1寸,胫骨外缘凹陷中取穴。
[临床应用]
1.深刺阳陵泉治疗肝脾疼痛:用一寸半或二寸毫针,从阳陵泉进针,深刺至阴陵泉,且使得气感达足背,留针10~20分钟。
2.阳陵泉配膝四穴治疗急性胆囊炎:取患者右侧阳陵泉、膝四、期门,阳陵泉呈95度角刺入,逆时针捻转。膝四刺得气后逆时针捻转,且使两穴得气感上传。期门呈45度,向下斜刺,得气后顺时针捻转使针感下传。留针30分钟,同隔1分钟捻转1次,日一次。
3.泻阳陵泉治疗胆绞痛:用28号3寸毫针二支,同时刺入两侧穴位,深达2.5寸。得气后行大幅度捻转泻法,幅度为180-360度,频率为400次/分,连续行针3分钟,使得气感达胆囊区后,留针30分钟,间隔5分钟行针1次。
4.阳陵泉配支沟治疗胁痛:先针阳陵泉,常规针刺,使得气感上传胸胁部。再针支沟,使针感传至胸胁部。
5.针阳陵泉治疗肩痛:取患侧阳陵泉,垂直刺入穴1~1.5寸深,中等刺激。同时嘱患者活动肩部,留针20分钟,日一次。
6.刺阳陵泉治疗落枕:取患者双侧阳陵泉,得气后反复交替使用提插手法及龙虎交战手法,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针20分钟,日一次。
7.阳陵泉配环跳治疗坐骨神经痛:取患者患侧阳陵泉、环跳穴,用捻转手法进针,当刺入一定深度后,继续转至有麻胀感,并使其上下或向周围放散后停止抢转,留针30分钟感更久,间隔5~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前人经验]
1.《千金翼方》:胆咳刺阳陵泉。
2.《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
3.《席弘赋》:最是阳陵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4.《杂病穴法歌》:胁痛只须阳陵泉。
[事故辑录]
1.经期刺阳陵泉、三阴交致阴道大出血。有人曾针刺一妇人,针刺其阳陵泉、三阴交后,当日致阴道大量出血。
2.穴注致下肢气性坏疽:曾有人穴注阳陵泉、承山、环跳三穴后,致小腿大量积气,而成气性坏疽。
[按语]
阳陵泉乃筋之会也,又为胆经之合,故是治疗胆腑疾病之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