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句话:人到最极致,性之本然也。
所以,到所谓“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也就是本来的模样。
这几天我在跟别人打羽毛球、聊天、吃饭、加班的时候,就会交叉思考:所以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或者说,想成为怎么样的人?矫情脸。
标题所示,起源是:在平常很多工作的状态下,我会以一种快速的状态刷掉一个又一个事情,但是有时候思考不周,质量并非最极致。特别是,当我认为这事没那么重要/有意义的时候,我连它极致与否,都不那么CARE。
我想起了初中写自我介绍时,我写过自己性格的一个词:随和。
我上了一下度娘:随和,读作suí hé。释义为和顺,不固执己见。并且"随侯珠"与"和氏璧"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二宝",又称"随珠和璧",喻作珍宝或珍宝中的极品,简称"随和"。
随和的人和追求极致的心,本身应该是矛盾的,而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
作为一个算是有追求极致的心的人,我时常对那些工作上吊儿郎当的人表示最衷心的鄙视,是一个爱憎特别分明的人。
而作为一个随和的人,我有时候可以容忍很多很多事情,包括无理取闹的同事,不讲道理的合作方,或者生活中看似必须吵一架的事情。
随和的个性,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例如,在每一个不想上班的早上,依然保持着职业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每一个看“朋友”爽约放飞机时刻,心里起不了一丝波澜;例如,在每一次领导不善解人意的眼神或行为中,保持淡淡的忧伤而瞬间恢复。
小时候习惯了当“少先队员”,誓当红色榜样,所以,很多时候都抱着追求极致的心去干事情,带来很多的好处。例如,小学毛笔字比赛会刻苦努力去学习、能牺牲放学时间去出板报、能觉得自己丑而去模仿别人写字练书法;例如,我“改改改”的人生经历是在初中的第一篇作文,写了两天,改了N稿,包括每一个符号。
于是,你看到了现在的我。
于职业的角度而言,对工作上要求极致,是一种职业要求,但是不能陷入极端。极端了,就废了。
于生活的角度而言,有时候还是要随和一点,特别是对感情,追求极致的话,就会倾情投入,要是对方耍流氓,那就又废了。
大千世界中,找一个能面对面深入沟通的,已经很难了。能够与自己对话的,莫过于自己的另一半,或者一直有共同经历的人,可能是朋友同事或者同学。
我们期望期待投入水里的石头,都能溅起魅力的水花,并有清脆的咚的一声。可是,有时候要么是石头本身有问题,要么是水的质量有问题,并非总能如愿正向给我们反馈。
所以,当用极致的心去做事做人的时候,要求自己就好了,千万不要要求别人像自己一样。随和,就好。
这几天写稿,写到华为,看到任正非的灰度管理,感觉挺受用的。
再上一下度娘:
《灰度·管理》源自中国最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积累。《灰度·管理》以开放、宽容为核心,阐释了企业在战略、发展创新、权力分配、管理尺度和原则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方向、创新能力、人才流失、原则和尺度的把握上遇到的困境。"灰度"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的管理理论,而是融汇中国传统的管理理念,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况,用西方的方法使之标准化。它既具备西式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避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是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原则的书。
像任正非这种人物,简直是拿来膜拜的。我即便45度角仰望天空,依然脑补不了这样的高度。
临时又又又又收到了写稿任务,收笔。
来自经常被叫做郭增辉的郭辉增
201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