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迷茫期过后再看这本书的,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老一辈的人总说,真羡慕你们啊,你们现在有那么多种选择,我们那时候都没有选择。
年轻一辈的人却不禁感慨,明明那么多种选择,偏偏自己不会选择也害怕选择。
新表现,旧套路,以为自己逃脱了,却发现依旧落入窠臼。
信息时代里的我们像在一个万花镜里,见过更多样的人和事物,拥有千百种选择与人生,但仍然不敢迈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因为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都在变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跑得飞快然后去赶上那一点点,最终发现努力了这么久却一无所有。做选择是要拥有慧眼的,需要转换视角、转换方式,看穿新的本质,也要懂得多种人背后的一致之处。
选择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时候已经难以作出选择,做选择的时候不认识自己,这就是人生的时间差。
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两重性,客观与主观的交织打造了一座迷失森林,找对路穿越它即是一生所做的事情,有人在树与树的排布中打转,有人害怕未被人走过的那一片森林,有人选择仰望星空再走好每一步。每一步的背后都是其性格的体现。DISC理论包含了四种人类特质,当看这本书的时候你总能从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号入座是一件很死板的事情,但是学会认识别人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认识自己的另一种角度。关注别人的需求,让别人更懂你的需求,其实只需要一些小暗示就能够打造。
识人先识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自己适合做什么,在什么地方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必须先把自己打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事资源管理者,激发自己身体最大的能量。“差不多先生”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去处,“较真的啄木鸟”也不应该过多怀疑自己。诚然,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适合自己的能力是需要思考和发现的。
对于迷茫期的人来说,这是一面反观镜;
对于职场人而言,这是一本人际交往使用说明书。
对于了解自己的人而言,这是一本“无用”的复习手册。
当我迷茫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反思我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不让自己在人生大选择上后悔是我一生的航标,我会去咨询身边那些做过选择的人,读那些经历过人生选择的大家的书。
读书中的自己,也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以己度人,更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少一些沟通成本,会让自己多一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