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两个家庭的坚毅隐忍,三辈人的愧疚善良——王小帅用捧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银熊大奖的《地久天长》,告诉我们,生活既不是巧克力,也不是泡泡糖。这一次,生活是一堵粗暴、冰冷的墙,坚硬硕大,无边无形,挡住所有的光,连一丝风也透不过。
作为“第六代”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之一,王小帅从来不屑用花哨的“梗”,撩拨观众,讨好市场。《地久天长》开门见山,猝不及防的“星星溺水”,瞬间将“失孤”的“硬核”扔到观众面前,触动、更撕裂所有柔软的神经,完成情感和年代的双重带入。
好戏,至此开场。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中,王小帅始终不疾不慢,从容自如。像一个技法精湛的“绘画师”,用近于白描的写实手法,全景呈现三十年的生活世相;又像一个功夫了得的“酿酒匠”,平淡琐碎中,酿一壶苦辣酸甜的老酒,往事蹉跎,暗香浮动,小酌也罢,宿醉也好,都是岁月沉淀的滋味与芬芳。
同样,王小帅更是一个道法高深的“魔法师”,摈弃传统的线性叙事,运用闪回、跳切等剪辑技巧,将刘耀军和王丽云失孤后,遭遇手术事故、分流下岗、养子叛逆,直至背井离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离群索居——单线条的情节,在回忆与现实的时空交替,在历史与现实的纬度重叠,突出时间跨越的厚重与温度,凸显年代的苍凉与质感。
当然,这样的温度与质感,同样离不开影片的场景转换,气氛的营造,音效的烘托,更离不开演员浑然天成的出色演绎。影片用手术刀般的冷峻与精准,揭开弥留之际的伤疤,砍掉“快要长出自己身体的那棵树”,大量平实的镜头语言,真实生动,不着痕迹,对彼此“为对方活着”的内心煎熬与呐喊的表达,残酷而决绝。
一个无心的过失,甚至一次偶然的变故,都会造成无数种后果,让人背负沉重包袱。是执念一生,万劫不复,还是听从内心,最终放下——《地久天长》用一种朴素的方式,作出了客观而深度的解读。
王小帅一如既往地调动光影,构建如梦似幻的电影美学。以丰富的内涵,饱满的情绪,形成细腻的感情张力,力透纸背,直击人心。尤其动人的是,刘耀军、王丽云夫妇佝偻着身影,去给“星星”上坟,得知“浩浩”生了个“带把儿”,接着到下海发达的“沈家”看望“大孙子”,热闹之际,赴美多年的“茉莉”视频,跟着混血儿“桑尼”出现——就在刘耀军内心渴望、焦灼、害怕、纠结得要崩溃之时,早已落伍、却从未改变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传来“刘星”(养子周永福)天籁一般的声音……
死与生的相互成全,失与得的彼此对峙,爱与宽容的无奈妥协——王小帅用行云流水般的电影语境,平静蓄积爆发的力量。
这是直面生活的力量,更是跟生活和解的力量。足以掀翻横在人与人、人与时间、人与现实之间那面粗暴冰冷的墙。